【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及供电功率均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栅格化信息网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及供电功率均衡方法。
技术介绍
栅格化信息网具有较好的业务路由自组网能力,在信息系统出现多点故障的情况下能快速实现业务的自愈,因而在水下信息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具有覆盖范围广、距离远、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为克服海底光缆的故障造成水下栅格化信息网运行异常,通常在多个海光缆的登陆点设置岸基恒流电源,同时为水下栅格化信息网供电,实现网络化供电,确保水下栅格化信息网的能源供应。然而由于现有水下栅格化信息网的多个恒流电源之间是独立工作的,每个恒流电源的供电功率差异较大,因此存在单个恒流电源满负荷或者零负荷运行的情况。而长期满负载运行的恒流电源的使用寿命将比预计值低,不仅会影响整个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而且某一个恒流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停止运行,还会导致整个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降低,无法满足水下栅格化信息网的用电需求。此外,当水下栅格化信息网用电需求急剧增加时,独立工作的恒流电源也无法在线进行 ...
【技术保护点】
1.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N个恒流供电设备,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每个恒流供电设备由供电模块、恒流转换模块、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形成该恒流供电设备的输入端,并与外部电源连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转换模块、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恒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形成该恒流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并与水下栅格化信息网连接;测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恒流转换模块的采样端连接,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的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端相连;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N个恒流供电设备,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每个恒流供电设备由供电模块、恒流转换模块、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形成该恒流供电设备的输入端,并与外部电源连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转换模块、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恒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形成该恒流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并与水下栅格化信息网连接;测量模块的输入端与恒流转换模块的采样端连接,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的通信端与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端相连;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端形成该恒流供电设备的通信端;所有恒流供电设备的通信端通过TCP/IP网络实现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及供电功率均衡方法,其特征是,恒流转换模块由逆变转换单元、整流滤波单元、电压采样单元、电流采样单元、电压控制单元和电流控制单元组成;逆变转换单元输入端形成该恒流转换模块的电源端;逆变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形成该恒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压采样单元和电流采样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整流滤波单元的电压采样端和电流采样端,电压采样单元和电流采样单元的输出端共同形成该恒流转换模块的采样端;电压控制单元和电流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共同形成该恒流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压控制单元和电流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逆变转换单元的电压控制端和电流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及供电功率均衡方法,其特征是,供电模块由升压单元和电压转换单元组成;升压单元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后,形成该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升压单元的输入端形成该供电模块的第一路输出端,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形成该供电模块的第二路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及供电功率均衡方法,其特征是,测量模块由电压测量单元和电流测量单元组成;电压测量单元和电流测量单元的输入端共同形成该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电压测量单元和电流测量单元的输出端共同形成该测量模块的输出端;电压测量单元和电流测量单元的电源端共同形成该测量模块的电源端。
5.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所实现的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功率均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当水下栅格化信息网多点恒流供电系统刚初始化运行时,根据供电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伍浩成,覃波,赵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