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发展5G应用的普及,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量的政策要求下,根据建筑能耗基础研究报告可见建筑能耗的管理依旧严峻刻不容缓。现在智慧建筑工程成为了城市的新发展趋势,从而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在智能建筑工程中报警系统、联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数字信息分析处理都是安防行业的重点布局领域,也是楼宇智能化的重点需求部分,一是因为这些区域的技术含量较高,且关乎到企业和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能疏忽。二是因为这些领域的集成需求较高,需要专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需求。现有技术中的物联网通信都配有电房,每一层都配有一个独立的电房,电房在进行供电时,会因为湿度和温度不同,会产生大大小小的静电,这些静电会对电力的供应产生干扰,严重时会产生涌浪,从而促使智能建筑工程内部的控制信号产生很大干扰,严重时会影响办公设备。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内部各类信号检测与采集的采集检测单元;/n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控制,同时进行信号处理的中央控制单元;/n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动力提供,且进行电力分配管理的电源管理单元;/n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电源管理单工作电路的保护,同时进行电路检测的电路保护单元;/n用于进行检测信号和采集信号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n用于进行中央控制单元与工作负载连接,且进行信号传输的接口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内部各类信号检测与采集的采集检测单元;
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控制,同时进行信号处理的中央控制单元;
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动力提供,且进行电力分配管理的电源管理单元;
用于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电源管理单工作电路的保护,同时进行电路检测的电路保护单元;
用于进行检测信号和采集信号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
用于进行中央控制单元与工作负载连接,且进行信号传输的接口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湿度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U1、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容C2、运算放大器U3A、稳压器U2;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U1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U1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U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4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稳压器U2的1号引脚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稳压器U2的2号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检测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U4、电容C4、电阻R7、电阻R8、三极管Q2、可调电阻RV1、三极管Q3、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0、运算放大器U5A、运算放大器U6A、运算放大器U6A;其中,所述湿度传感器U4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湿度传感器U4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湿度传感器U4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可调电阻RV1的一端、控制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可调电阻RV1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2号引脚、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A的3号引脚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6A的2号引脚、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7A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7A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7A的1号引脚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包括:LC振荡模块、保护输出模块、以及光电隔离模块;
其中,所述保护输出模块包括:晶体管Q6、电阻R14、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电阻R15、电容C5、电阻R13、电阻R12、MOS管Q4、MOS管Q5、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接口J1、驱动芯片U8;其中,所述驱动芯片U8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晶体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4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6的基极输入信号,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7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MOS管Q4的漏极、所述MOS管Q5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接口J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MOS管Q5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8的4号引脚还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接口J1的1号引脚输入电压,所述接口J1的3号引脚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防静电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振荡模块包括:变压器TR1、电容C9、电阻R18、三极管Q7、电容C11、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李隽诗,李凯,田敏,申彦,段向军,孙刚,范迪,任可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龙渊众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意渊工业大数据平台有限公司,南京泰慧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