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具有其的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72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具有其的冷柜,涉及冷柜技术领域,其中冷柜的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送风通道、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出风口连通送风通道和内胆内部的冷冻区,进风口连通送风通道;内风道盖板,设置有若干个且一一对应安装在出风口上,内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口,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数量逐渐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多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靠近进风口一侧排风口排出的冷量,并增加远离进风口一侧排风口排出的冷量,从而有利于使进入到冷冻区内的冷量均衡,以提升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具有其的冷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冷柜
,特别涉及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具有其的冷柜。
技术介绍
制冷设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目前,有一种采用风冷的冷柜,其包括有内胆、设置在内胆内侧的内风道盖板和外侧的外风道盖板等,外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将形成进风风道,内胆上开设有与进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内风道盖板设置有排风口,并且排风口连通进风风道,从而通过进风口、进风风道和排风口向内胆内部输送冷量,实现内胆内部的制冷;通常内风道盖板设置有多个,且越靠近进风口一侧的排风口其排出的冷量越大,而远离出风口一侧的排风口排除的冷量越少,这使得内胆内部不同区域的冷量分配不均衡,从而影响冷柜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实现冷柜内部冷量分配均匀,提高制冷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胆组件的冷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送风通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内胆内部的冷冻区,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内风道盖板,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所述内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口,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所述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数量逐渐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柜的内胆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沿送风通道的走向,越靠近进风口的,排风口排出的冷量风速越高,而越远离进风口的,排风口排出的冷量风速越低;因此,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多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靠近进风口一侧排风口排出的冷量,并增加远离进风口一侧排风口排出的冷量,从而有利于使进入到冷冻区内的冷量均衡,以提升制冷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胆外侧设有外风道盖板和端盖,所述外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端盖设置有两个且连接在所述外风道盖板的两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风道盖板上设有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送风通道分为数个子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的部分所述排风口,仅对应其中部分所述子通道;而离所述进风口最远的部分所述排风口,对应全部的所述子通道;位于中间部分的所述排风口,对应部分的所述子通道,且对应子通道的数量,大于,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的部分所述排风口对应的子通道数量;并且,离所述进风口最远部分的所述排风口,对应的子通道中,有部分子通道与其余部分的所述排风口互不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内风道盖板均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送风通道的走向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风道盖板朝向所述外风道盖板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排风口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风道盖板通过卡扣与所述外风道盖板卡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风道盖板靠近所述外风道盖板的一侧设有加强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胆下部设有回风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风道盖板朝向冷冻区的一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排风口的数量,每个所述排风口均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凹槽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柜,包括外壳、制冷系统、风机和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胆组件,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所述制冷系统连接所述风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冷柜的内胆组件,可以实现进入到冷冻区的冷量各个区域尽可能的均衡,以提升制冷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冷柜的内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内胆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外风道盖板的等轴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内风道盖板其中一视角的等轴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内风道盖板另一个视角的等轴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外风道盖板、内风道盖板和内胆的连接结构示意。附图标号:内胆100;出风口110;回风口120;冷冻区130;隔层140;进风口150;外风道盖板200;隔板210、卡条220;内风道盖板300;排风口311;导风板312;加强筋313;凹槽314、卡钩315、子通道316;端盖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柜的内胆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包括:内胆100,所述内胆100的侧壁上设置有送风通道、进风口150和出风口110;内胆100内部设置有冷冻区130和隔层140,冷冻区130用于冷冻或冷藏物品,隔层140用于设置风机或制冷设备等;所述出风口110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内胆100内部的冷冻区130,所述进风口150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并且进风口150连通风机,从而能够向送风通道输送冷量;内风道盖板300,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上,所述内风道盖板300上设有排风口311,沿远离所述进风口150的方向,所述内风道盖板300上的排风口311数量逐渐增加。沿送风通道的走向,越靠近进风口150的,排风口311排出的冷量风速越高,而越远离进风口150的,排风口311排出的冷量风速越低;因此,沿远离进风口150的方向,逐渐增多内风道盖板300上的排风口311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靠近进风口150一侧排风口311排出的冷量,并增加远离进风口150一侧排风口311排出的冷量,从而有利于使进入到冷冻区130内的冷量均衡,以提升制冷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100外侧设有外风道盖板200和端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胆,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送风通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内胆内部的冷冻区,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n内风道盖板,对应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所述内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口,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所述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数量逐渐增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送风通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内胆内部的冷冻区,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
内风道盖板,对应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所述内风道盖板上设有排风口,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所述内风道盖板上的排风口数量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侧设有外风道盖板和端盖,所述外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端盖设置有两个且连接在所述外风道盖板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道盖板上设有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送风通道分为数个子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的排风口,仅对应其中部分所述子通道;而离所述进风口最远的部分所述排风口,对应全部的所述子通道;位于中间部分的所述排风口,对应部分的所述子通道,且对应子通道的数量,大于,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的部分所述排风口对应的子通道数量;并且,离所述进风口最远部分的所述排风口,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伟李滨
申请(专利权)人:万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