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672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3
本公开涉及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均包括内机换热器和连接在内机换热器两侧的内机侧气管和内机侧液管;以及模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外机侧管和第二外机侧管,均与室外机连接;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第二外机侧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经过第一节流部件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多个室内机的内机侧液管均连接,第二支路经过第二节流部件后与第一外机侧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公开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空调可采用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系统是指在一套系统内,不同的室内机可以同时运行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广泛适用于商业场所、办公环境的空气调节,尤其是对负荷变化较大的使用环境。目前多联机系统室外侧主要采用三管制,管路复杂,但随着空调技术水平提高,系统愈加简化,两管制系统也渐入主流。那么,如何实现两管制多联机系统将不同状态的冷媒同时输送到相应制冷内机与制热内机,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简单地实现多联机系统的冷媒分配。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均包括内机换热器和连接在内机换热器两侧的内机侧气管和内机侧液管;以及模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外机侧管和第二外机侧管,均与室外机连接;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以及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第二外机侧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经过第一节流部件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多个室内机的内机侧液管均连接,第二支路经过第二节流部件后与第一外机侧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完全制冷模式和主体制冷模式下,使第一节流部件打开,使第二节流部件关闭;和/或在完全制热模式、主体制热模式和完全热回收模式下,使第一节流部件关闭,使第二节流部件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式转换装置还包括:多个制冷支路,多个制冷支路各自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室内机各自的内机侧气管连接,每个制冷支路上均设有制冷通断阀;和多个制热支路,多个制热支路各自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室内机各自的内机侧气管连接,每个制热支路上均设有制热通断阀;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与多个制热支路各自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支路在与多个制冷支路各自的第二端连通后与第一外机侧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使制冷运行的室内机对应的制冷通断阀打开且制热通断阀关闭,使制热运行的室内机对应的制热通断阀打开且制冷通断阀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设在内机侧液管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至少两个外机换热器,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多个室内机的制冷需求量和制热需求量得出的室外机的换热需求量来确定参与冷媒循环的外机换热器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外机液管和外机气管,外机气管与四通阀的蒸发侧接管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四通阀的吸气侧接管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以及热回收支路,热回收支路的第一端与外机液管连通,热回收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热回收支路上设有第三通断阀,第三通断阀被配置为在室外机处于完全热回收状态时接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第四通断阀和第五通断阀,被配置为通过各自的第一口分别与第一外机侧管和第二外机侧管连通;其中,外机气管,包括第一气管支路和第二气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连通,各自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通断阀和第五通断阀各自的第二口连通,第一气管支路上设有仅允许冷媒朝向第一气管支路第一端流动的第一单向阀,第二气管支路上设有仅允许冷媒朝向第二气管支路第二端流动的第二单向阀;和外机液管,包括第一液管支路和第二液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连通,各自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各自的第二口连通,第一液管支路上设有仅允许冷媒朝向第一液管支路第二端流动的第三单向阀,第二液管支路上设有仅允许冷媒朝向第二液管支路第一端流动的第四单向阀。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计算多个室内机的制热需求量和制冷需求量;比较制热需求量和制冷需求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多联机系统的工作模式;使多联机系统按照确定的工作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多个室内机的制热需求量和制冷需求量包括:根据制热运行的室内机的总额定能力计算制热需求量;根据制冷运行的室内机的总额定能力计算制冷需求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只有制冷运行的室内机,则工作模式为完全制冷模式;若制冷需求量大于制热需求量,则工作模式为主体制冷模式;若制冷需求量等于制热需求量,则工作模式为完全热回收模式;若制热需求量大于制冷需求量,则工作模式为主体制热模式;和/或若只有制热运行的室内机,则工作模式为完全制热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完全制冷模式、主体制冷模式、完全热回收模式、主体制热模式和完全制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使多联机系统按照确定的工作模式包括:在完全制冷模式和主体制冷模式下,使第一节流部件打开,使第二节流部件关闭;和/或在完全制热模式、主体制热模式和完全热回收模式下,使第一节流部件关闭,使第二节流部件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多联机系统按照确定的工作模式包括:使制冷运行的室内机对应的制冷通断阀打开且制热通断阀关闭,使制热运行的室内机对应的制热通断阀打开且制冷通断阀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热回收支路,热回收支路的第一端与外机液管连通,热回收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四通阀的吸气侧接管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热回收支路上设有第三通断阀;工作模式包括完全热回收模式,使多联机系统按照确定的工作模式包括: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使第三通断阀接通热回收支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至少两个外机换热器,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制冷需求量和制热需求量计算室外机的换热需求量;根据室外机的换热需求量确定室外机中参与冷媒循环的外机换热器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换热需求量=(制热需求量-制冷需求量)的绝对值/室外机的额定能力。本公开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模式转换装置内管路连接方式的设计,可直接通过冷媒高低压状态控制冷媒流动方向,以将不同状态的冷媒输送至相应的制冷和制热室内机,以实现多个室内机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运行,可省去在现有的两管制系统设置很多单向阀并依靠单向阀机械动作实现该功能,由此,能够简化系统结构,减少管路耗材,减少冷媒损失,并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多联机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多联机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处于完全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n室外机(1);/n多个室内机(5),每个室内机(5)均包括内机换热器(51)和连接在内机换热器(51)两侧的内机侧气管(53)和内机侧液管(54);以及/n模式转换装置(3),包括:/n第一外机侧管(32)和第二外机侧管(33),均与所述室外机(1)连接;/n第一节流部件(35)和第二节流部件(37);以及/n第一气液分离器(31),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外机侧管(3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1)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38),所述出液管(38)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5)后分为第一支路(38A)和第二支路(38B),所述第一支路(38A)与所述多个室内机(5)的内机侧液管(54)均连接,所述第二支路(38B)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部件(37)后与所述第一外机侧管(3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
室外机(1);
多个室内机(5),每个室内机(5)均包括内机换热器(51)和连接在内机换热器(51)两侧的内机侧气管(53)和内机侧液管(54);以及
模式转换装置(3),包括:
第一外机侧管(32)和第二外机侧管(33),均与所述室外机(1)连接;
第一节流部件(35)和第二节流部件(37);以及
第一气液分离器(31),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外机侧管(3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1)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38),所述出液管(38)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5)后分为第一支路(38A)和第二支路(38B),所述第一支路(38A)与所述多个室内机(5)的内机侧液管(54)均连接,所述第二支路(38B)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部件(37)后与所述第一外机侧管(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完全制冷模式和主体制冷模式下,使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5)打开,使所述第二节流部件(37)关闭;和/或在完全制热模式、主体制热模式和完全热回收模式下,使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5)关闭,使所述第二节流部件(37)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模式转换装置(3)还包括:
多个制冷支路(42),所述多个制冷支路(42)各自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多个室内机(5)各自的内机侧气管(53)连接,每个所述制冷支路(42)上均设有制冷通断阀(41);和
多个制热支路(40),所述多个制热支路(40)各自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多个室内机(5)各自的内机侧气管(53)连接,每个所述制热支路(40)上均设有制热通断阀(43);
其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31)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39),所述出气管(39)的一端与所述多个制热支路(40)各自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38B)在与所述多个制冷支路(42)各自的第二端连通后与所述第一外机侧管(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使制冷运行的室内机(5)对应的所述制冷通断阀(41)打开且所述制热通断阀(43)关闭,使制热运行的室内机(5)对应的所述制热通断阀(43)打开且所述制冷通断阀(41)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室内机(5)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52),所述第三节流部件(52)设在所述内机侧液管(5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室外机(1)包括:至少两个外机换热器(10),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室内机(5)的制冷需求量和制热需求量得出的所述室外机(1)的换热需求量来确定参与冷媒循环的所述外机换热器(10)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所述室外机(1)包括:
压缩机(21);
四通阀(19);
外机液管(24)和外机气管(23),所述外机气管(23)与所述四通阀(19)的蒸发侧接管(E)连通;
第二气液分离器(20),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的进口与所述四通阀(19)的吸气侧接管(S)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21)的吸气口连通;以及
热回收支路(17),所述热回收支路(17)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机液管(24)连通,所述热回收支路(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的进口连通,所述热回收支路(17)上设有第三通断阀(18),所述第三通断阀(18)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外机(1)处于完全热回收状态时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室外机(1)还包括:
第四通断阀(26A)和第五通断阀(26B),被配置为通过各自的第一口(341)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机侧管(32)和第二外机侧管(33)连通;其中,
外机气管(23),包括第一气管支路(23A)和第二气管支路(23B),各自的第一端连通,各自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通断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连发高晗徐亚平冯涛焦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