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辐射末端及多房屋空间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辐射末端及多房屋空间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用户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强制对流热交换空调采用室内风内循环对流传热的形式改变室内温湿度,该种方式容易造成室内用户的不适感。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人DonadHerbst专利技术了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后几十年,这种隐形的空气调节系统,被陆续应用于众多高端商业建筑、政府大楼、银行、公用设施以及医疗建设中。而发展到今天,毛细管网辐射温控技术已经与新风技术相结合,毛细管网毛细管网提供显热,新风处理机组提供潜热以及换气所需的新风;该种空调系统相比较于传统空气调节方式具有运行稳定安全、无吹风感、低噪音、舒适节能以及室内温度均匀等显著优势。但目前毛细管网辐射新风空调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使用过程中,当室内毛细管网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时容易发生结露,对结露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壁面发霉。目前,辐射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风机(200)中的除湿换热器制冷进行除湿时,冷媒管道中的冷媒通过新风机(200)中的板式换热器(230)与新风机(200)除湿热换热升温;开启冷热源(100)中的泵机,泵机驱动冷媒将换热升温后的冷媒通过冷媒管道驱动至辐射末端(300)中,实现防结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风机(200)中的除湿换热器制冷进行除湿时,冷媒管道中的冷媒通过新风机(200)中的板式换热器(230)与新风机(200)除湿热换热升温;开启冷热源(100)中的泵机,泵机驱动冷媒将换热升温后的冷媒通过冷媒管道驱动至辐射末端(300)中,实现防结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的系统,包括冷热源(100)、新风机(200)和辐射末端(300),所述新风机(200)包括板式换热器(230)、新风管道(210)和压缩机(220),新风管道(210)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板式换热器(230)一端和压缩机(220)通过管道连接构成冷媒回路,管道上设置有节流器;另外板式换热器(230)的另一端、冷热源(100)和辐射末端(300)通过管道连接构成冷媒回路,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平衡阀;其中板式换热器(230)一端与板式换热器(230)的另一端之间可进行换热;所述新风机(200)还设置有加湿器(214),所述加湿器(214)通过新风补水管(470)与水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100)中包括泵机,所述泵机的出水口与第一供水总管(450)相连,第一供水总管(450)的另一端分支为第二供水总管(422)和新风供水总管(430),所述第二供水总管(422)连通至辐射末端(300)的进水口,所述新风供水总管(430)连通至板式换热器(230)另一端的进水口;泵机的进水口与第一回水总管(460)相连,第一回水总管(460)的另一端分支为第二回水总管(412)和新风回水总管(440),所述的第二回水总管(412)连通至辐射末端(300)的出水口,新风回水总管(440)连通至板式换热器(230)另一端的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210)内的换热器包括蒸发器(212)和再热换热器(213),所述板式换热器(230)一端的板换第一换热口(481)处设置有新风换热节流器(483),板换第一换热口(481)连通有新风蒸发器第一流通管(484)和再热第一流通管(485);第一流通管(484)连通至蒸发器(212)的冷媒流动口,蒸发器(212)的另一个冷媒流动口通过压缩机(220)连通至板换第二换热口(482);再热第一流通管(485)连通至再热换热器(213)的冷媒流动口,第一流通管(485)上设置有再热节流器(486),再热换热器(213)的另一个冷媒流动口连通至板换第二换热口(48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210)内的换热器还包括预冷换热器(211),所述预冷换热器(21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新风供水总管(430)相连,进水口与新风供水总管(430)之间管道上设置有预冷供水调节阀(435);预冷换热器(2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新风回水总管(440)相连;和/或新风供水总管(430)上设置有新风供水动态平衡阀(4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辐射末端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风回水总管(440)与板换回水支管(443)相连,板换回水支管(443)连通至板式换热器(230)一端的换热口;新风供水总管(430)与板换供水支管(436)相连,板换供水支管(436)连通至板式换热器(230)一端的另一个换热口,板换供水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