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网的不断完善,我国高铁的时速也在一步步提高。但是对付高铁产生的附加钧原利用却并不是十分完善,列车运行过程中蕴藏的巨大的风能资源基本全部浪费。经计算分析结果得,我国平均年有效风能密度107W/m2,年有效风能达到理论可开发的指标;另—方面,如今高铁大都处于沿海平原地区,这—区的风能密度为150-200W/m2,列车两侧实际风能的可利用风速3m/s的年小时数约为150h,高铁轨道处于空旷地带,在铁路沿线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风力发电装置,为此,设置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正反转齿轮腔,所述正反转齿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正反转齿轮腔,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前后端壁间转动设置有负压齿轮轴,所述负压齿轮轴上固定设置有负压齿轮,所述负压齿轮后端壁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后端壁间使用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负压齿轮上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负压杆,所述负压杆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棘轮腔,所述棘轮腔上端壁与所述负压杆上端壁间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负压转轴,所述负压转轴上端固定设置有负压板,所述负压杆内设置有当所述负压杆绕着所述负压齿轮轴转动时带动所述负压转轴转动的翻转复位装置,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前方设置有行星腔,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正反转齿轮腔,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前后端壁间转动设置有负压齿轮轴,所述负压齿轮轴上固定设置有负压齿轮,所述负压齿轮后端壁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后端壁间使用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负压齿轮上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负压杆,所述负压杆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棘轮腔,所述棘轮腔上端壁与所述负压杆上端壁间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负压转轴,所述负压转轴上端固定设置有负压板,所述负压杆内设置有当所述负压杆绕着所述负压齿轮轴转动时带动所述负压转轴转动的翻转复位装置,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前方设置有行星腔,所述机身内位于述行星腔前方设置有皮带腔,所述皮带腔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正转齿轮轴,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负压齿轮正反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正转齿轮轴的正转输出的正反转装置,所述正转齿轮轴前端固定设置有正转带轮,所述皮带腔与所述行星腔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定齿轮轴,所述定齿轮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定齿轮带轮,所述定齿轮带轮与所述正转带轮间使用正转皮带连接,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正反转齿轮腔右侧设置有蜗轮蜗杆腔,所述蜗轮蜗杆腔上下端壁间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机身外的风动转轴,所述风动转轴上固定是设置有支撑杆盘,所述支撑杆盘上圆周阵列设置有五组风叶支撑杆,所述风叶支撑杆远离阵列中心端固定设置有风动叶,所述风动转轴位于所述蜗轮蜗杆腔内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蜗轮蜗杆腔与所述行星腔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蜗轮轴,所述蜗轮轴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行星腔后端壁固定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向前动力连接有发电机轴,所述蜗轮轴与所述定齿轮轴转动动力通过位于所述行星腔内的叠加装置将动力叠加输出给所述发电机轴,所述机身内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发电机间使用电力连接,所述机身右侧向外引出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电力连接的电源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复位装置包括所述负压转轴位于所述棘轮腔内固定设置的棘轮齿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会酷,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落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