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56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线塔,拉线塔包括:第一塔身;第二塔身,与第一塔身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用于挂接导线的横担组件,横担组件连接于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之间,横担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绝缘子;其中,横担组件以一虚拟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且横担组件与第一塔身及第二塔身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三角形。上述拉线塔,基于对称结构与三角形结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特点,横担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使得拉线塔上的导线的布置更加稳定,在大幅度降低输电线路走廊的宽度的情况下,解决了相间导线的风偏闪络问题,提升了线路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线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线塔。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电网建设也同步快速发展。拉线塔作为架空输电线路中用于支持导线和避雷线的支持结构,可使导线对地面、地物满足限距要求,并能承受导线、避雷线及本身的荷载及外荷载,在电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拉线塔的导线水平排列,并需使用悬垂绝缘子串以吊装导线,因此走廊宽度较宽、塔身的重量较重、建设施工成本较高,且在风偏情况下容易发生相间闪络。因此,如何缩减输电线路走廊宽度以减少输电线路土地占用、并防止风偏情况下发生相间闪络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拉线塔的结构不够紧凑、在风偏情况下容易发生相间闪络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在风偏情况下不容易发生相间闪络的拉线塔。一种拉线塔,所述拉线塔包括:第一塔身;第二塔身,与所述第一塔身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及用于挂接导线的横担组件,所述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和所述第二塔身之间,所述横担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绝缘子;其中,所述横担组件以一虚拟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且所述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一塔身及所述第二塔身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三角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担组件包括第一横担组件、第二横担组件以及第三横担组件,所述第三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担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横担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二横担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一塔身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第二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二塔身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担组件包括第一耐张绝缘子与第一支柱绝缘子,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一塔身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一塔身连接的位置上方;所述第二横担组件包括第二耐张绝缘子与第二支柱绝缘子,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的位置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自所述第一塔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自所述第二塔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一塔身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横担组件包括第三耐张绝缘子与第四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担组件,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担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连接的节点低于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连接所述第一横担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连接的节点低于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连接所述第二横担组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四耐张绝缘子以所述虚拟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线塔还包括第一拉索、第二拉索以及第三拉索,所述第一拉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塔身与地面,所述第二拉索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塔身与地面,所述第一塔身与所述第二塔身通过所述第三拉索相互连接,所述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所述第三拉索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身与所述第二塔身之间的距离自靠近第三拉索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三拉索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拉索相对所述第一塔身的距离自其连接所述第一塔身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拉索相对所述第二塔身的距离自其连接所述第二塔身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拉索与所述第二拉索之间的距离自靠近所述第三拉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上述拉线塔,由于横担组件沿一虚拟轴线对称设置,并与第一塔身及第二塔身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三角形,基于对称结构与三角形结构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特点,横担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使得拉线塔上的导线的布置更加稳定;同时采用复合绝缘子替代传统绝缘子串,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采用复合支柱绝缘子替代传统支柱绝缘子,在满足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减小绝缘子种类,减轻拉线塔本身的承重,同时在大幅度降低输电线路走廊的宽度的情况下,解决了相间导线的风偏闪络问题,提升了线路的传输效率,同时改善了第一塔身与第二塔身的受力,有效节约了塔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拉线塔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拉线塔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拉线塔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拉线塔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拉线塔的侧视图。100、拉线塔;10、第一塔身;20、第二塔身;30、第一拉索;40、第二拉索;50、第三拉索;60、横担组件;61、第一横担组件;612、第一耐张绝缘子;614、第一支柱绝缘子;62、第二横担组件;621、第二耐张绝缘子;623、第二支柱绝缘子;63、第三横担组件;632、第三耐张绝缘子;634、第四耐张绝缘子;636、第五耐张绝缘子;64、第一挂线金具;65、第二挂线金具;66、第三挂线金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拉线塔100,多个拉线塔100可间隔设置以安装导线而形成输电线路。拉线塔100包括第一塔身10与第二塔身20,第一塔身10与第二塔身20分别安装固定于地面,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根据安装基础的地势高低,第一塔身10的基础与第二塔身20的基础在重力方向上可位于同一安装高度,也可位于不同安装高度。但第一塔身10的顶部与第二塔身20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即第一塔身10的长度与第二塔身20的长度可能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塔身10和第二塔身20均为桁架结构的格构式塔,但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塔身与第二塔身的形状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进一步地,拉线塔100还包括两根第一拉索30、两根第二拉索40以及一根第三拉索50。其中,每根第一拉索30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一塔身10的顶端,每根第一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塔包括:/n第一塔身;/n第二塔身,与所述第一塔身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及/n用于挂接导线的横担组件,所述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和所述第二塔身之间,所述横担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绝缘子;/n其中,所述横担组件以一虚拟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且所述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一塔身及所述第二塔身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三角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塔包括:
第一塔身;
第二塔身,与所述第一塔身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及
用于挂接导线的横担组件,所述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和所述第二塔身之间,所述横担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绝缘子;
其中,所述横担组件以一虚拟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且所述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一塔身及所述第二塔身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组件包括第一横担组件、第二横担组件以及第三横担组件,所述第三横担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担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横担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二横担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横担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一塔身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第二横担组件与所述第二塔身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担组件包括第一耐张绝缘子与第一支柱绝缘子,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塔身,所述第一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一塔身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一塔身连接的位置上方;
所述第二横担组件包括第二耐张绝缘子与第二支柱绝缘子,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塔身,所述第二耐张绝缘子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支柱绝缘子与所述第二塔身连接的位置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绝缘子自所述第一塔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占李先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