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及其缝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6478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及其缝制方法,包括底板和至少两块盖板,盖板从一侧与底板转动连接,底板上设置有与接缝线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每个盖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或避让区,盖板与底板对折叠合后,若干第二通孔或避让区拼合与第一通孔对准。这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能够方便的将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对准,在缝制过程中针头始终在第一通孔的范围内,通过盖板的依次转入再转出筒状本体接续缝制加工,使得在筒状本体上接近180°相对位置的缝接线的折线也可顺利的一次性的缝制,既能够降低缝制的熟练度要求,提高缝制效率,而且很容易保证缝制线的精度,确保缝制线的一致性,大大提升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及其缝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缝文胸加工模具和加工方法
,具体是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及其缝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无缝文胸的生产过程中,首先由无缝针织机织出筒状本体,然后在筒状本体的胸口位置需要缝制一层内衬,在内衬和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用于置入罩杯的隔层,在内衬和本体之间的缝合形成的缝接线为一条在胸口位置横穿的并在腋窝两侧向上基本垂直延伸的折线。对质量要求高的无缝文胸,缝接线的美观和一致性要求高。由于缝接线长度较长、有折角且有接近筒状本体半周的长度,在缝制时筒状本体需要转过大概180°,这都给内衬的缝制增加了很大难度。单单凭人工徒手操作很容易出现残次品,只能由具有相当高熟练度的工人来进行缝制,即使如此,仍然会存在合格率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及其缝制方法,这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能够方便的将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对准,在缝制过程中针头始终在第一通孔的范围内,通过盖板的依次转入再转出筒状本体接续缝制加工,使得在筒状本体上接近180°相对位置的缝接线的折线也可顺利的一次性的缝制,既能够降低缝制的熟练度要求,提高缝制效率,而且很容易保证缝制线的精度,确保缝制线的一致性,大大提升合格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包括底板和至少两块盖板,所述盖板从一侧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接缝线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盖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或避让区,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对折叠合后,若干所述第二通孔或避让区拼合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这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能够方便的将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对准,在缝制过程中针头始终在第一通孔的范围内,通过盖板的依次转入再转出筒状本体接续缝制加工,使得在筒状本体上接近180°相对位置的缝接线的折线也可顺利的一次性的缝制,既能够降低缝制的熟练度要求,提高缝制效率,而且很容易保证缝制线的精度,确保缝制线的一致性,大大提升合格率。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之间具有供针头穿过的间隙。弹性支撑条起到支撑内衬的作用,能够防止内衬布料端部的弯曲,保证加工精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沿所述第一通孔边缘贴合有塑制条编织而成的编织带,所述弹性支撑条为伸入所述第一通孔范围的塑制条。采用该结构方便弹性支撑条的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沿所述第一通孔边缘贴合有砂带。采用该结构在盖板盖合时砂带贴合内衬可增加摩擦力,防止在缝纫过程中内衬滑移,保证加工精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胶带。底板上设置第一胶带可粘住内衬,防止内衬在缝纫过程中滑移,保证加工精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胶带。盖板上设置有第二胶带可粘住筒状本体,防止筒状本体在缝纫过程中滑移,保证加工精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胶带贴合转动连接。采用该结构能够方便的制作模具,降低模具的加工成本。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筒状本体对位的第一对位条和用于内衬对位的第二对位条。采用该结构能够方便内衬和筒状本体对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均为透明板。以透明板作为底板和盖板可在加工过程中方便观察内衬和筒状本体的摆放状态,保证加工精度。一种采用上述缝制模具的无缝文胸缝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内衬平摊在底板上,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第一通孔对准;2、将筒状本体套到侧边的盖板上,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与其套入的盖板上的第二通孔对准;3、将盖板盖到底板上,内衬和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夹在底板和盖板之间并对准;通过缝纫机穿过并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缝制;4、沿着缝纫机缝纫方向转动筒状本体,并且顺次向筒状本体内转入未缝制区域对应的盖板,向筒状本体外转出已缝制区域对应的盖板,直至完全缝制完成。这种无缝文胸缝制方法能够方便的将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对准,并且在缝制过程中针头始终在第一通孔的范围内,通过盖板的依次转入再转出筒状本体接续缝制加工,使得在筒状本体上接近180°相对位置的缝接线的折线也可顺利的一次性的缝制,既能够降低缝制的熟练度要求,提高缝制效率,而且很容易保证缝制线的精度,确保缝制线的一致性,大大提升合格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无缝文胸缝制方法能够方便的将内衬的缝制区域与筒状本体的缝制区域对准,并且在缝制过程中针头始终在第一通孔的范围内,通过盖板的依次转入再转出筒状本体接续缝制加工,使得在筒状本体上接近180°相对位置的缝接线的折线也可顺利的一次性的缝制,既能够降低缝制的熟练度要求,提高缝制效率,而且很容易保证缝制线的精度,确保缝制线的一致性,大大提升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加工的文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缝制开始时的文胸简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缝制结束时的文胸简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另一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5,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包括底板1和三块盖板2,盖板2从一侧与底板1通过胶带10贴合转动连接,底板1上设置有与接缝线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3,两边的盖板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4,中间的盖板2上设置有避让区5,盖板2与底板1对折叠合后,若干第二通孔4或避让区5拼合与第一通孔3对准。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位于第一通孔3内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条61,弹性支撑条61之间具有供针头穿过的间隙。弹性支撑条61起到支撑内衬的作用,能够防止内衬200布料端部的弯曲,保证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沿第一通孔3边缘通过胶水贴合有塑制条编织而成的编织带6,弹性支撑条61为伸入第一通孔3范围的塑制条。采用该结构方便弹性支撑条61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沿第一通孔3边缘通过胶水贴合有砂带7,砂带7贴合在编织带6上方。在盖板2盖合时砂带7贴合内衬200可增加摩擦力,防止在缝纫过程中内衬200滑移,保证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胶带8,盖板2上设置有第二胶带9。底板1上设置第一胶带8可粘住内衬200,防止内衬200在缝纫过程中滑移,保证加工精度;盖板2上设置有第二胶带9可粘住筒状本体100,防止筒状本体100在缝纫过程中滑移,保证加工精度。第一胶带8和第二胶带9均为双面胶。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筒状本体100对位的第一对位条11和用于内衬200对位的第二对位条12。设置第一对位条11和第二对位条12能够方便内衬200和筒状本体100对位,从而保证加工精度。为方便在缝制时观察内衬和筒状本体的摆放状态,保证加工精度,底板1和盖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至少两块盖板(2),所述盖板(2)从一侧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接缝线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3),每个所述盖板(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4)或避让区(5),所述盖板(2)与所述底板(1)对折叠合后,若干所述第二通孔(4)或避让区(5)拼合与所述第一通孔(3)对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至少两块盖板(2),所述盖板(2)从一侧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接缝线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3),每个所述盖板(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4)或避让区(5),所述盖板(2)与所述底板(1)对折叠合后,若干所述第二通孔(4)或避让区(5)拼合与所述第一通孔(3)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内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条(61),所述弹性支撑条(61)之间具有供针头穿过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沿所述第一通孔(3)边缘贴合有塑制条编织而成的编织带(6),所述弹性支撑条(61)为伸入所述第一通孔(3)范围的塑制条。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沿所述第一通孔(3)边缘贴合有砂带(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胶带(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文胸缝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第二胶带(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艳林吴钦锋赵秀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俏尔婷婷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