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图像担载体和转印部件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稳定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调色剂附着于在感光鼓等图像担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像,并将调色剂像转印于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之后通过定影装置(定影部)使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节省空间而密集地设置感光鼓、显影器等单元,因此感光鼓周边的气密性增高。在上述结构中,例如在纸张的前端从定位辊对进入感光鼓与转印辊的辊隙(转印辊隙)的定时、纸张的后端从定位辊对的辊隙、中间辊离开的定时等,会由于纸张的输送状态的变化(纸张的抖动、剧烈的姿态变化)而引起输送空间的体积变化,并因由此引起的气压变化而产生空气流。由于该空气流通过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隙(显影辊隙),会使利用显影电场从显影辊向感光鼓转移的调色剂颗粒散乱。其结果为,可能会导致在感光鼓上的从原本的附着位置偏移的位置附着调色剂颗粒而在半色调图像、全涂色图像(日语:ベタ画像)中产生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n图像担载体;/n转印部件,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介质;/n定位辊对,其在规定的定时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n输送引导部,其由第一输送引导部和第二输送引导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与从所述定位辊对向所述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述图像担载体侧的面对置,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n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主体部和轴部件,其中,/n所述主体部,具有:/n凸部,其在从所述定位辊对起到所述转印辊隙为止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上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5 JP 2019-126009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担载体;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介质;
定位辊对,其在规定的定时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
输送引导部,其由第一输送引导部和第二输送引导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与从所述定位辊对向所述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述图像担载体侧的面对置,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主体部和轴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
凸部,其在从所述定位辊对起到所述转印辊隙为止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上最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以及
轴保持部,其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在所述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地形成,并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轴部件保持于所述轴保持部,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最下游侧,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轴保持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上游侧,
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面比如下所述的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该平面通过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凸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以及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
当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为规定间隔,当输送挺度比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更强的第二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与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膜部件,所述膜部件覆盖所述轴部件和所述主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季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