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16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容器技术领域,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内药瓶、驱动杆及顶杆;外套筒为中空的圆管,外套筒上开设有第一取药口;内药瓶位于外套筒内部,内药瓶的长度小于外套筒的长度,内药瓶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内药瓶可在外套筒内部上下运动;内药瓶上开设有第二取药口,第二取药口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药瓶塞,内药瓶内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可靠,在使用时需要一只手上不同手指同时按压第一按压板及第二按压板然后另一只手旋拧外套筒,使内药瓶沿螺纹上升从而使第一瓶口与第二瓶口对应,才能将药物取出,而儿童的手小手指短同时按压第一按压板及第二按压板几乎不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
技术介绍
市场上售卖或生活中使用的医药容器一般均采用塑料制成的瓶子盛装,这类塑料瓶子一般在瓶口上设置外螺纹,瓶盖上设置相应的内螺纹,瓶盖与瓶子通过螺纹的咬合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仅能防止瓶子内的药品由瓶口漏出,功能单一,并且任何人员只要旋转瓶盖即可将瓶盖取下。该旋拧式药瓶的安全性低,对儿童的防范效果不佳,儿童也能够轻易的将药盖打开,对于未成年的儿童而言,由于其认知水平较低,并不知道瓶子内盛装的药品是否具有危害,若在缺少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擅自打开瓶盖,误食其中的药品,易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对于防止儿童误食其中的药品,提高药瓶使用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的不足,而去误食药品造成的安全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内药瓶、驱动杆及顶杆;<br>外套筒为中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内药瓶(2)、驱动杆(4)及顶杆(5);/n外套筒(1)为中空的圆管,外套筒(1)上开设有第一取药口(101);/n内药瓶(2)位于外套筒(1)内部,内药瓶(2)的长度小于外套筒(1)的长度,内药瓶(2)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内药瓶(2)可在外套筒(1)内部上下运动;/n内药瓶(2)上开设有第二取药口(201),第二取药口(201)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药瓶塞(3),内药瓶(2)内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202),第一凹槽(202)的数量至少为一;/n驱动杆(4)贯穿内药瓶(2)下端面的中间部位,驱动杆(4)的一端处于内药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内药瓶(2)、驱动杆(4)及顶杆(5);
外套筒(1)为中空的圆管,外套筒(1)上开设有第一取药口(101);
内药瓶(2)位于外套筒(1)内部,内药瓶(2)的长度小于外套筒(1)的长度,内药瓶(2)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内药瓶(2)可在外套筒(1)内部上下运动;
内药瓶(2)上开设有第二取药口(201),第二取药口(201)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药瓶塞(3),内药瓶(2)内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202),第一凹槽(202)的数量至少为一;
驱动杆(4)贯穿内药瓶(2)下端面的中间部位,驱动杆(4)的一端处于内药瓶(2)内,驱动杆(4)处于内药瓶(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41),该端的周外侧固定连接有L形驱动杆(43),L形驱动杆(43)的另一端与第一凹槽(202)的位置对应且数量与大小相匹配,驱动杆(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按压板(7);
顶杆(5)贯穿内药瓶(2)上端面的中间部位,顶杆(5)位于内药瓶(2)内的一端插入第二凹槽(41),顶杆(5)的直径小于第二凹槽(41)的内径,顶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食儿童安全药瓶,其特征在于:第二取药口(201)的横截面为梯形,且第二取药口(201)的小口朝向内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杭杰
申请(专利权)人:乾亨贸易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