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胜昔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715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包括:组合一、组合二和乙醇,组合一:马钱子、麻黄、自然铜、防风、桂枝、牛膝、甘草、羌活、独活、千年健、杜仲、血余炭、血竭和田七;组合二:薄荷脑、颠茄浸膏、邻苯二甲酸二丁脂、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丙酮;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原料打粉;步骤三,乙醇渗漉;步骤四,加入组分二;步骤五,成品分装;该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种中药打粉后利用乙醇渗漉,在渗漉液中再加入多种成分和浓度为70‑75%乙醇,涂抹在患处能够有效且快速解决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腰疼腿疼、跌打损伤、瘀血着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起到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wind cold dampness arthralgia and discomfort of tendons and vein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里的白领一族由于长时间的坐着工作,活动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现有的中年和老年人,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现已是多发常见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因此设计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包括:组合一、组合二和乙醇,所述组合一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50份的马钱子、250-350份的麻黄、80-100份的自然铜、80-100份的防风、80-100份的桂枝、80-100份的牛膝、80-100份的甘草、80-100份的羌活、50-70份的独活、80-100份的千年健、80-100份的杜仲、100-200份的血余炭、50-150份的血竭和10-30份的田七;所述组合二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00份的薄荷脑、1-3份的颠茄浸膏、100-15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55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450份的丙酮。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原料打粉;步骤三,乙醇渗漉;步骤四,加入组分二;步骤五,成品分装;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250-350份的马钱子、250-350份的麻黄、80-100份的自然铜、80-100份的防风、80-100份的桂枝、80-100份的牛膝、80-100份的甘草、80-100份的羌活、50-70份的独活、80-100份的千年健、80-100份的杜仲、100-200份的血余炭、50-150份的血竭、10-30份的田七、250-300份的薄荷脑、1-3份的颠茄浸膏、100-15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55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450份的丙酮进行选取;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原料打粉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一的各原料表面的浮灰除去后晾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必要时利用热风烘干;2)将干燥的原料利用打粉机打成粗粉备用;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粗粉利用乙醇浸泡36-48h,取渗漉液备用;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加入组分二包括以下步骤:1)取渗漉液2160ml,加入薄荷脑、颠茄浸膏、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和丙酮;2)等溶解后,再加入聚乙烯醇缩甲乙醛,边加边搅,至全部溶解;3)再加乙醇至4000g;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将成品分装于小瓶内,每瓶20ml。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一的材料和薄荷脑、颠茄浸膏原料必须从高山上、偏阴凉且干燥的区域种植或采摘,尤其采购种植药材,必须做到零农药化肥种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可以用聚乙烯醇缩甲丁醛代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药物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防火防爆。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乙醇浓度为85-9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也可用乙醇或白酒浸泡7-10天,取浸泡液。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3)中,乙醇浓度为70-7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灌装成品储藏于阴凉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及制作方法,采用多种中药打粉后利用乙醇渗漉,在渗漉液中再加入多种成分和浓度为70-75%乙醇,涂抹在患处能够有效且快速解决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腰疼腿疼、跌打损伤、瘀血着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起到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包括:组合一、组合二和乙醇,组合一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份的马钱子、250份的麻黄、80份的自然铜、80份的防风、80份的桂枝、80份的牛膝、80份的甘草、80份的羌活、50份的独活、80份的千年健、80份的杜仲、100份的血余炭、50份的血竭和10份的田七;组合二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份的薄荷脑、1份的颠茄浸膏、10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份的丙酮。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原料打粉;步骤三,乙醇渗漉;步骤四,加入组分二;步骤五,成品分装;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250份的马钱子、250份的麻黄、80份的自然铜、80份的防风、80份的桂枝、80份的牛膝、80份的甘草、80份的羌活、50份的独活、80份的千年健、80份的杜仲、100份的血余炭、50份的血竭、10份的田七、250份的薄荷脑、1份的颠茄浸膏、10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份的丙酮进行选取;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原料打粉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一的各原料表面的浮灰除去后晾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必要时利用热风烘干;2)将干燥的原料利用打粉机打成粗粉备用;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粗粉利用浓度为85-95%乙醇浸泡36-48h,取渗漉液备用,也可用乙醇或白酒浸泡7-10天,取浸泡液;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加入组分二包括以下步骤:1)取渗漉液2160ml,加入薄荷脑、颠茄浸膏、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和丙酮;2)等溶解后,再加入聚乙烯醇缩甲乙醛,边加边搅,至全部溶解;3)再加浓度为70-75%乙醇至4000g;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将成品分装于小瓶内,每瓶20ml,灌装成品储藏于阴凉处。其中,组分一的材料和薄荷脑、颠茄浸膏原料必须从高山上、偏阴凉且干燥的区域种植或采摘,尤其采购种植药材,必须做到零农药化肥种植;药物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防火防爆;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可以用聚乙烯醇缩甲丁醛代用。该药物使用时,涂于患处,每日1-2次,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肌肉以及骨骼活动功能和关节灵活度,涂抹于扭伤瘀血和关节炎患处处,活血化瘀,止痛。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包括: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包括:组合一、组合二和乙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一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50份的马钱子、250-350份的麻黄、80-100份的自然铜、80-100份的防风、80-100份的桂枝、80-100份的牛膝、80-100份的甘草、80-100份的羌活、50-70份的独活、80-100份的千年健、80-100份的杜仲、100-200份的血余炭、50-150份的血竭和10-30份的田七;所述组合二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00份的薄荷脑、1-3份的颠茄浸膏、100-15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55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450份的丙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包括:组合一、组合二和乙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一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50份的马钱子、250-350份的麻黄、80-100份的自然铜、80-100份的防风、80-100份的桂枝、80-100份的牛膝、80-100份的甘草、80-100份的羌活、50-70份的独活、80-100份的千年健、80-100份的杜仲、100-200份的血余炭、50-150份的血竭和10-30份的田七;所述组合二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50-300份的薄荷脑、1-3份的颠茄浸膏、100-15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55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450份的丙酮。


2.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原料打粉;步骤三,乙醇渗漉;步骤四,加入组分二;步骤五,成品分装;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250-350份的马钱子、250-350份的麻黄、80-100份的自然铜、80-100份的防风、80-100份的桂枝、80-100份的牛膝、80-100份的甘草、80-100份的羌活、50-70份的独活、80-100份的千年健、80-100份的杜仲、100-200份的血余炭、50-150份的血竭、10-30份的田七、250-300份的薄荷脑、1-3份的颠茄浸膏、100-150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00-550份的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和350-450份的丙酮进行选取;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原料打粉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组分一的各原料表面的浮灰除去后晾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必要时利用热风烘干;
2)将干燥的原料利用打粉机打成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胜昔
申请(专利权)人:黄胜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