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修波专利>正文

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66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一对上贴板和一对下贴板,上贴板内均布若干导向沉孔,导向沉孔垂直手臂设置,每个导向沉孔内配合导向板,导向板下端垂直固定横板,横板上端面上垂直固定尖针,两个上贴板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两上贴板固定连接,两个下贴板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两上贴板固定连接,利用传统的石膏绷带打石膏方式来制作分体式的固定装置,方便拆卸和透气,避免皮肤瘙痒和坏死,适配性好,方便观察,操作方便。

Detachable fixation device for fracture of affected limb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骨折后打石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让骨骼部位有效进行固定,并且也是防止后期受到外界的一些外力冲击下而导致骨折问题加重,所以打石膏的作用就在这两个方面的要点上,从而是可以更好地让骨骼进行有效的愈合。骨折后多数的患者是会经过打石膏这个方式的处理过程,而打石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将已经形成骨折的部位有效进行固定。毕竟在打石膏这个过程中是可以防止不小心的挪移或骨骼部位二度受到影响,所以在面对于骨折后打石膏的作用其实就是更好地防止骨折的位置出现挪移性方面的问题出现,从而是可以达到一个总体性固定的作用。石膏绷带用熟石膏的细粉末撒在特制的沙布绷带上卷曲而成。使用时把石膏绷带浸入水中,无水硫酸钙吸水后逐渐变得十分坚固,能够对骨折起到有效的外固定作用。打石膏这种方法不仅廉价而且固定效果很好,操作方便,所以打石膏在骨折病例中的应用比较常见。打好石膏后,在骨折处痊愈前一般是不能拆掉石膏的,但是打石膏固定通常要2-3个月,皮肤敏感者由于石膏内不透气而导致皮肤瘙痒,非常难受,严重的会导致皮肤溃疡坏死。此外,由于石膏不能拆卸,患肢的情况也无法实时掌握,不方便观察。石膏打的过紧会压迫患肢致远端缺血坏死或关节僵硬等。为了便于恢复,骨折处通常会贴敷膏药来减轻患处肿胀和促进骨折处愈合,但是打石膏后膏药的更换就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利用传统的石膏绷带打石膏方式来制作分体式的固定装置,方便拆卸和透气,避免皮肤瘙痒和坏死,适配性好,方便观察,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一对上贴板和一对下贴板,上贴板内均布若干导向沉孔,导向沉孔垂直手臂设置,每个导向沉孔内配合导向板,导向板下端垂直固定横板,横板上端面上垂直固定尖针,两个上贴板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两上贴板固定连接,两个下贴板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两上贴板固定连接;将两上贴板置于患肢上方,将两下贴板置于患肢下方,上贴板与下贴板均沿患肢方向设置;将石膏绷带浸水后迅速对患肢进行缠绕,将上贴板与下贴板一并缠绕进去;拧松螺母,分别使得两上贴板以及两下贴板之间产生间隙;每缠绕一层石膏绷带,都用刀尖沿着间隙将石膏绷带划开,使石膏绷带分离,然后将断开部分沿着上贴板或者下贴板外侧面下压,使得尖针刺入石膏绷带,同时导向板下压,使得横板轻压在患肢上,进而使得石膏绷带切开侧与患肢的表面配合;用上一步骤重复缠绕石膏绷带8-12层,待石膏绷带干燥固定后,石膏绷带起到固定患肢的作用,同时石膏绷带形成的固定壳体被两上贴板和两下贴板分成左右两半;将螺母旋下,两上贴板和两下贴板就解除固定,进而将石膏绷带左右两半分开并取下,用于透气、观察病情或者换药,然后重新合上石膏,通过螺栓和螺母重新固定。导向板均布有多个,并且可以在导向沉孔内自由抽动,因此可以完全匹配患肢的生理曲线,使得石膏与患肢完全包覆。石膏绷带被切开后用海绵下压石膏绷带边缘,使得尖针刺入石膏绷带,同时还能下压横板,使得横板与皮肤接触,进而使得石膏绷带边缘也能与患肢配合,保证固定效果。将螺母拧松,使得两上贴板之间和两下贴板之间分别产生间隙,进而方便日常透气,避免瘙痒和坏死。分别在两上贴板和两下贴板的相向面上设置上下贯通的凹槽,凹槽位于相邻两导向沉孔的间隔处。凹槽可以实时保证透气,凹槽位于相邻两导向沉孔的间隔处,可以避免占用导线沉孔的孔壁,避免导向沉孔强度下降。包括U形槽,U形槽的槽宽为上贴板厚度的两倍,上贴板与下贴板厚度一致。使用前,将两上贴板及两下贴板插入U形槽固定,这样两上贴板及两下贴板就平行设置,然后再将患肢伸入两上贴板及两下贴板之间进行缠绕固定。这样石膏的拆分形状更规则,避免因两上贴板及两下贴板角度不正确而导致石膏无法拆分。尖针上设置缺口,缺口向针尖处延伸,缺口边缘呈倒钩状。尖针刺入石膏绷带后,倒钩状的缺口可以将石膏绷带勾住,避免尖针与石膏绷带脱离。在横板上与患肢的接触面上粘贴不干胶。石膏绷带未干燥固定前容易变形,特别是下贴板上的导向板会因重力而下滑,导致下方石膏绷带与患肢配合不紧密,降低固定效果。因此,通过不干胶与患肢皮肤粘贴,进而将横板与皮肤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导向板下滑,保证固定效果。在患肢上缠绕一层薄的绷带。这样不干胶就与绷带粘贴固定,避免不干胶对皮肤刺激。不干胶仅仅在开始起到固定作用,其面积不大,不会影响后期石膏的分离。导向沉孔的孔端两侧壁上固定外挡块,导向板内端两侧壁上固定内挡块,外挡块与内挡块位置对应。外挡块将内挡块阻挡,进而防止导向板被抽出。两上贴板接触面边缘设置倒角,两倒角形成一个导向槽,在尖刀划开石膏绷带时给刀尖起到导向作用,不仅使得切割整齐,而且能避免尖刀划伤患肢。两下贴板接触面边缘设置倒角,两倒角形成一个导向槽,在尖刀划开石膏绷带时给刀尖起到导向作用,不仅使得切割整齐,而且能避免尖刀划伤患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打石膏方式或者将成型石膏分割成两半的方式,本申请操作更简单,边界清晰,不易掉渣,石膏不会因磨损而影响固定容腔的内径,保证固定效果。医护人员采用传统的打石膏方式就可以对患肢进行缠绕固定,无需经过额外培训,操作简单,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治疗效率。方便拆卸和透气,避免皮肤瘙痒和坏死,适配性好,方便观察,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部分局部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D-D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B部分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C部分局部截面示意图。图中:1、U形槽;2、上贴板;3、下贴板;4、导向板;5、尖针;6、患肢;7、导向沉孔;8、内挡块;9、外挡块;10、螺栓;11、通孔;12、石膏绷带;13、横板;14、螺母;15、倒角;16、缺口;1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一对上贴板2和一对下贴板3,上贴板2内均布若干导向沉孔7,导向沉孔7垂直手臂设置,每个导向沉孔7内配合导向板4,导向板4下端垂直固定横板13,横板13上端面上垂直固定尖针5,两个上贴板2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两个下贴板3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将两上贴板2置于患肢6上方,将两下贴板3置于患肢6下方,上贴板2与下贴板3均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上贴板(2)和一对下贴板(3),上贴板(2)内均布若干导向沉孔(7),导向沉孔(7)垂直手臂设置,每个导向沉孔(7)内配合导向板(4),导向板(4)下端垂直固定横板(13),横板(13)上端面上垂直固定尖针(5),两个上贴板(2)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两个下贴板(3)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n将两上贴板(2)置于患肢(6)上方,将两下贴板(3)置于患肢(6)下方,上贴板(2)与下贴板(3)均沿患肢(6)方向设置;/n将石膏绷带(12)浸水后迅速对患肢(6)进行缠绕,将上贴板(2)与下贴板(3)一并缠绕进去;/n拧松螺母(14),分别使得两上贴板(2)以及两下贴板(3)之间产生间隙;/n每缠绕一层石膏绷带(12),都用刀尖沿着间隙将石膏绷带(12)划开,使石膏绷带(12)分离,然后将断开部分沿着上贴板(2)或者下贴板(3)外侧面下压,使得尖针(5)刺入石膏绷带(12),同时导向板(4)下压,使得横板(13)轻压在患肢(6)上,进而使得石膏绷带(12)切开侧与患肢(6)的表面配合;/n用上一步骤重复缠绕石膏绷带8-12层,待石膏绷带(12)干燥固定后,石膏绷带(12)起到固定患肢(6)的作用,同时石膏绷带(12)形成的固定壳体被两上贴板(2)和两下贴板(3)分成左右两半;/n将螺母(14)旋下,两上贴板(2)和两下贴板(3)就解除固定,进而将石膏绷带(12)左右两半分开并取下,用于透气、观察病情或者换药,然后重新合上石膏,通过螺栓(10)和螺母(14)重新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上贴板(2)和一对下贴板(3),上贴板(2)内均布若干导向沉孔(7),导向沉孔(7)垂直手臂设置,每个导向沉孔(7)内配合导向板(4),导向板(4)下端垂直固定横板(13),横板(13)上端面上垂直固定尖针(5),两个上贴板(2)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两个下贴板(3)上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通孔(11),螺栓(10)穿过通孔(11)后通过螺母(14)将两上贴板(2)固定连接;
将两上贴板(2)置于患肢(6)上方,将两下贴板(3)置于患肢(6)下方,上贴板(2)与下贴板(3)均沿患肢(6)方向设置;
将石膏绷带(12)浸水后迅速对患肢(6)进行缠绕,将上贴板(2)与下贴板(3)一并缠绕进去;
拧松螺母(14),分别使得两上贴板(2)以及两下贴板(3)之间产生间隙;
每缠绕一层石膏绷带(12),都用刀尖沿着间隙将石膏绷带(12)划开,使石膏绷带(12)分离,然后将断开部分沿着上贴板(2)或者下贴板(3)外侧面下压,使得尖针(5)刺入石膏绷带(12),同时导向板(4)下压,使得横板(13)轻压在患肢(6)上,进而使得石膏绷带(12)切开侧与患肢(6)的表面配合;
用上一步骤重复缠绕石膏绷带8-12层,待石膏绷带(12)干燥固定后,石膏绷带(12)起到固定患肢(6)的作用,同时石膏绷带(12)形成的固定壳体被两上贴板(2)和两下贴板(3)分成左右两半;
将螺母(14)旋下,两上贴板(2)和两下贴板(3)就解除固定,进而将石膏绷带(12)左右两半分开并取下,用于透气、观察病情或者换药,然后重新合上石膏,通过螺栓(10)和螺母(14)重新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体式骨折患肢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导向板(4)均布有多个,并且在导向沉孔(7)内自由抽动,因此完全匹配患肢(6)的生理曲线,使得石膏与患肢(6)完全包覆,石膏绷带(12)被切开后用海绵下压石膏绷带(12)边缘,使得尖针(5)刺入石膏绷带(12),同时还能下压横板(13),使得横板(13)与皮肤接触,进而使得石膏绷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修波
申请(专利权)人:吕修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