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665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立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模型动物;步骤2):通过手术暴露出所述模型动物腰骶椎管内硬膜囊末端;步骤3):将硬膜囊末端或粗大神经根袖外膜不规则切开;和步骤4):完成建模。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成功模拟存活率达100%、成模率达60%的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动物模型,且其囊肿形态跟真实病例中的囊肿形态非常相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立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动物模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的一种类型,大体分为两种:1)NaborsIB型: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NaborsIB型),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陷所致蛛网膜疝出,多位于骶管S1-3水平,常见于成年人,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2)NaborsII型: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又称之为Tarlov神经束膜囊肿或脊神经根憩室(NaborsII型),为脊髓神经根袖远端的异常扩张形成囊肿,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或其远端,多见于成年人。随着磁共振检查在县市级医院的普及,骶管囊肿的发现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对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等方面认识仍存在诸多争议,不过目前一致认同的是: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手术,以免发生持久性神经根损伤。在此情况下,需要有效的治疗骶管囊肿,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并针对其发病进程进行逆向性纠正措施才是最为可靠的治疗方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立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选择模型动物;/n步骤2):通过手术暴露出所述模型动物腰骶椎管内硬膜囊末端;/n步骤3):将硬膜囊末端或粗大神经根袖外膜不规则切开;和/n步骤4):完成建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立硬脊膜漏蛛网膜疝型骶管囊肿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模型动物;
步骤2):通过手术暴露出所述模型动物腰骶椎管内硬膜囊末端;
步骤3):将硬膜囊末端或粗大神经根袖外膜不规则切开;和
步骤4):完成建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动物选自大鼠或兔中的一种,年龄为4周龄至12周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手术为切除局部椎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切开的形状选自洞形、圆形、菱形或三角形。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军杨军刘丽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