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64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包括接口连通管和舌侧吸唾组件,舌侧吸唾组件包括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分别设有吸唾通道,吸唾件通过引导件连通接口连通管,吸唾件设有若干吸唾开口,吸唾开口分别连通吸唾通道,吸唾件包括限位部、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的上方,且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舌体的左右两侧,限位部采用U形,限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吸唾左部的端部和吸唾右部的的端部;该种改良的舌侧吸唾器,能够降低患者舌体运动的干扰和由于舌体运动造成唾液污染术区的现象,能够用于单人操作,减少人员成本,体积较小,利于改善视野并降低操作难度。

Improved lingual saliva a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舌侧吸唾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舌侧吸唾器。
技术介绍
在口腔内对牙齿等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发生需要使用吸唾器来除去口腔中多余唾液的情况,以改善操作视野并降低操作难度。但是,通常由于现有的吸唾器内径较大,对于口腔牙钻喷水或分泌量较大的颊侧唾液腺吸唾效果较好,但不能有效地进行舌侧唾液腺的吸唾,而对于舌侧唾液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一些口腔精细操作时术区的干燥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采用现有的吸唾器,操作难度较大,难以有效控制吸唾器,导致口腔操作时舌侧唾液无法顺利吸取,同时,难以对舌体进行限制,从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舌体体积过大或移动频繁,难以避免舌体活动对操作产生干扰,不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对操作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采用现有的吸唾器,在治疗时通常需要口腔医生双手操作,因此常需要另一名口腔助理医师的协助,这就产生了增加人员的时间成本的问题。在治疗时采用现有的吸唾器,如果医生单人操作的情况下,会使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医生的操作难度。此外,目前常用的吸唾器体积过大,会对于口腔精细操作产生干扰,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连通管和舌侧吸唾组件,舌侧吸唾组件包括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分别设有吸唾通道,吸唾件通过引导件连通接口连通管,吸唾件设有若干吸唾开口,吸唾开口分别连通吸唾通道,吸唾件包括限位部、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的上方,且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舌体的左右两侧,限位部采用U形,限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吸唾左部的端部和吸唾右部的的端部,吸唾左部的另一端部和吸唾右部的的另一端部分别连通引导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连通管和舌侧吸唾组件,舌侧吸唾组件包括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引导件和设于下颌舌侧的吸唾件分别设有吸唾通道,吸唾件通过引导件连通接口连通管,吸唾件设有若干吸唾开口,吸唾开口分别连通吸唾通道,吸唾件包括限位部、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吸唾左部和吸唾右部的上方,且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设于舌体的左右两侧,限位部采用U形,限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吸唾左部的端部和吸唾右部的的端部,吸唾左部的另一端部和吸唾右部的的另一端部分别连通引导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引导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左引导管的一端连通吸唾左部,左引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接口连通管,右引导管的一端连通吸唾右部,右引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接口连通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均采用Z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左引导管和右引导管均跨过下唇和下前牙后返折至下颌口底。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良的舌侧吸唾器,其特征在于:限位部包括限位左部、限位中部和限位右部,限位中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限位左部和限位右部,吸唾左部和限位左部共同对舌体左侧进行限位,限位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渊岫沈慧婕聂鹤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