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及融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6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及融合方法,涉及口腔种植领域,弥补了现有种植体表面处理因个体差异造成植入时排异反应的技术问题。该真空无菌采血管包括管本体、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种植体和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携带器和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融合方法包括采血步骤、离心分离步骤和表面融合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患者自体血液分离出自体生长因子,在种植体表面形成自体表面,加速种植体与骨的融合与重整,降低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增加种植体的成活率。

Vacuum aseptic blood collection and fusion method for implant surface 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及融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种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及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口腔种植体又称为牙种植体,还称为人工牙根。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其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装置。现有种植体大多采用四级和五级医用钛制成,然后通过物理粗化、化学酸蚀或生物活化处理方式进行表面处理使种植体表面融合成骨材料或成骨因子;例如,将诱导性成骨材料喷涂到种植体表面(RBM),或者酸蚀后再增加成骨因子(SLA)等表面处理方式,经表面融合后的种植体与骨接触时更具有亲和性,并可快速的促进种植体与骨整合。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种植体表面融合处理近年来虽有很大技术进步,但大多采用流水线统一制备,并未考虑人体个体差异的影响,导致种植体种植到人体内后常常出现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从而导致种牙手术的失败,不仅增加病人医治成本,而且还会承受二次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所述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所述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体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所述携带器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管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所述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所述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体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所述携带器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管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和限位采血针穿入位置的导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携带器和所述底封均过盈配合插接在所述台阶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器与所述顶盖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器包括连接塞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塞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塞包括顶帽、圆柱体型塞部和锥台型连接部,所述顶帽盖设在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所述塞部塞设在顶部的所述台阶结构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下方;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塞部上。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医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