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6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护板、硬膜压板和按压握手,护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硬膜压板、按压握手均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且位于转动轴两侧;硬膜压板与护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硬膜压板、护板的相向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手动加压按压握手,使得硬膜压板在转动轴转动作用下打开,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将护板置于欲缝合硬膜下方,松开按压握手后,硬膜压板在弹簧的恢复弹力作用下将断裂硬膜两侧边缘合拢后按压在护板上,减小裂开硬膜间隙,利于缝合,通过每次加压按压握手并向后移动改变硬膜夹持位置直至硬膜缝合结束,整体设计简单,操作容易,利于广大医护人员的使用。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dural s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开颅手术,亦称穿颅术,是颅骨外科手术的一种,指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颅骨,从而进行一些非常规治疗。硬脑膜缝合是神经外科的常用的处置方法之一,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是颅骨内面的骨膜,仅疏松地附于颅盖,特别是在枕部与颞部附着更疏松,称为骨膜层。但在颅的缝和颅底则附着更牢固,很难分离;颅内无硬膜内腔,硬脑膜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主要作用是保护大脑。目前,传统的硬脑膜缝合方式是操作者一手持缝合针,一手提拉硬膜缘间断或连续缝合硬膜,有时需助手用脑压板防护下方脑组织以防引起副损伤。然而,通过助手辅助提拉硬膜时存在工作效率低、操作困难、投入的人力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操作方便、有效防护脑组织的硬膜缝合辅助器械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硬脑膜缝合方式通过助手辅助提拉硬膜时存在工作效率低、操作困难、投入的人力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膜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包括护板(101)、硬膜压板(203)和按压握手(201),护板(101)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2);硬膜压板(203)、按压握手(201)均与转动轴(202)固定连接,且位于转动轴(202)两侧;硬膜压板(203)与护板(101)之间设有弹簧(205),弹簧(205)两端分别与硬膜压板(203)、护板(101)的相向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包括护板(101)、硬膜压板(203)和按压握手(201),护板(101)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2);硬膜压板(203)、按压握手(201)均与转动轴(202)固定连接,且位于转动轴(202)两侧;硬膜压板(203)与护板(101)之间设有弹簧(205),弹簧(205)两端分别与硬膜压板(203)、护板(101)的相向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所述弹簧(205)内设有弹力绳(206),硬膜压板(203)螺纹配合有调节螺栓(204),弹力绳(206)一端与调节螺栓(204)突伸入弹簧(205)内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护板(10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护板(101)的前端设有尖端部(102),尖端部(102)沿转动轴(202)至尖端部(102)方向的宽度不断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护板(101)侧面设有缓冲曲面(103),缓冲曲面(103)与护板(101)的上表面相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膜缝合辅助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括护板(101)、硬膜压板(203)、按压握手(201)、转动轴(202)、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祥周睿峰栾永昕韦强何川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