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师亚娣专利>正文

一种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综合防治山药枯萎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55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2:52
一种山药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防治枯萎病的方法。山药枯萎病是严重影响山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山药根茎部,造成山药枯萎死亡,对山药种植的高产高效造成致命影响;目前常用的防治山药枯萎病的方法主要为灌根法,防治效果很差费工费时,且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而影响农产品品质。本专利采用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的综合方法防治山药枯萎病;以50%多菌灵60克,72%甲霜灵40克,98%胺鲜酯1克的特定药剂配方,在山药种植前对山药栽子进行芽苞处理;种植时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或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并施用15‑15‑15硫基复合肥80公斤做底肥,以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平衡土壤养分;芽苞药剂处理与土壤改良综合方法防治山药枯萎病,方法简单易行,防治效果稳定持久,增产效果显著。

A method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yam Fusarium wilt by bud chemical treatment and soil impr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综合防治山药枯萎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农业种植领域,专利代码为A01C;具体涉及通过芽苞药剂处理山药栽子,结合土壤改良防治山药枯萎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有时也形象地称之为山药咽喉炎或食道癌,是影响山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茎基部和地下块茎,初期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期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茎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茎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一般情况下发病可减产二到三成,严重发病可减产五到六成甚至绝收,且近年来该病危害日趋严重,生产上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山药尖镰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目前有研究表明敌磺钠抑制山药该菌效果最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即有发病可能,因此土壤环境质量与山药的抗性和产量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山药枯萎病发病;山药为深根作物,喜砂质轻土壤,要求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理化性质良好;研究表明,通过碳化稻壳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态环境,为山药抗病虫害能力、山药品质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手段。防治山药枯萎病的方法通常为灌根法,例如幼苗期每667㎡用98%噁霉灵(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乳剂1000倍灌根2-3次;在山药枯萎病发病初期用50%的消菌灵(化学名称: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1.5%的菌立灭(化学名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1000倍和20%井冈霉素(化学名称:N-[(1S)-(1,4,6/5)-3-羰甲基-4,5,6-三羰基-2-环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1,3)]-1S-(1,2,4/3,5)-2,3,4-三羰基-5-羰甲基环己基胺)粉剂500倍混合液两次灌根,每株灌药液50g,隔10天再灌第二次等;枯萎病是山药根茎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山药的根茎部,通常从地上部施药防治效果很差;Barak等的研究表明,年老的根和茎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对农药的滞留作用比幼小植株强;很多文献也都表明所谓的双向传导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依然是以向上传导为主;最重要的是灌根法防治山药枯萎病,会导致山药根茎中农药的残留,增加农产品安全风险。本专利采用预防为主的山药枯萎病防治理念,以陕西省南郑县红庙山药为研究对象,推广应用到其它山药品种;红庙山药是秦巴山地区优良的地方品种,其种植历史悠久,药食兼用,干面爽口,蒸煮易熟,不散不烂,市场口碑好,发展前景广阔;本专利利用农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和农药传导生物学原理,通过芽苞药剂处理山药栽子并结合土壤综合改良的方法,经过田间试验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防治山药枯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可达到81.7%,防治效果稳定且持续时间长;目前尚无与本专利相近、相同的山药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综合防治枯萎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采用预防为主的山药枯萎病防治方法;利用芽苞处理剂多菌灵(化学名称: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甲霜灵(化学名称: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胺鲜酯(化学名称: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按特定比例配合制成的芽苞药剂,在山药种植前处理山药栽子芽苞;种植时适量施用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硫基复合肥做底肥以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平衡土壤养分,综合改良土壤。芽苞药剂处理方法:山药芽苞药剂处理配方:主要成分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克,72%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克,98%胺鲜酯1克;山药芽苞药剂处理方法:方法1每667㎡用以上3种药剂兑水50公斤混合均匀后,喷淋经晒种催芽的山药栽子芽苞,自然晾干后栽植;方法2每667㎡用以上3种药剂用量的2倍与5公斤草木灰混合均匀后,用清水将经晒种催芽的山药栽子芽苞喷湿,蘸草木灰药剂混合物,然后栽植。土壤改良综合方法: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平衡土壤养分的土壤综合改良方法是:种植时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或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含量15-15-15的硫基复合肥80公斤做底肥。具体实施方式试验品种采用“红庙山药1号”,试验地块为重茬地,试验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前茬作物为山药;试验设计如下:0009.1方法1试验设计0009.1.1小区设计2014年试验在南郑县红庙镇红峰村进行,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各区组随机排列,小区长13.3m,宽1.5m,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栽2行,行距0.75m,株距0.125m,每小区栽植213株;四周栽植山药作为保护行;栽植前将试验地块开沟深挖,疏松耕层,拣出杂物;每667㎡施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或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含量为(15-15-15)的硫基复合肥80公斤做底肥;0009.1.2晒种催芽2月28日-3月15日晒种催芽,选取较粗壮的山药栽子,将20-30个山药栽子捆成一捆放置在外界温度为17℃以上的环境中催芽10-15天,夜晚覆膜保温保湿,待芽苞长1cm时药剂处理;0009.1.3芽苞药剂处理方法处理一:芽苞药液喷淋法,即每667㎡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克、72%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克、98%胺鲜酯1克3种药剂兑水50公斤混合均匀后,喷淋经晒种催芽的山药栽子芽苞,自然晾干后栽植;处理二:常规方法防治法,即在山药生长盛期每667㎡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代森锰锌(化学名称: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酰锰和锌的络盐)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化学名称:1,2-二(3-甲氧碳基-2-硫脲基)苯)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雾,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7-10天喷施一次,连喷3次;处理三:对照(CK),即每667㎡用清水50公斤喷淋经晒种催芽的山药栽子芽苞;0009.1.4山药种植管理经过处理的山药栽子同时移栽,待试验小区所有处理均出苗后(4月18日左右),4月22日搭架引蔓,5月7日第一次除草,6月5日第二次除草,6月8日处理二每667㎡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第一次叶面喷雾,6月18日处理二每667㎡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第二次叶面喷雾,6月27日处理二每667㎡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第三次叶面喷雾,7月7日第三次除草,10月28日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挖测产;0009.2方法二试验设计0009.2.1小区设计2015年试验在南郑县红庙镇五根树村进行,小区设计同方法一试验设计;2月26日-3月11日晒种催芽,催芽方法同方法一试验设计,3月12日处理山药栽子并栽植;0009.2.2芽苞药剂处理方法处理一:芽苞蘸药法,即每6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山药枯萎病采用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的综合方法防治:播种前利用芽苞处理剂多菌灵、甲霜灵、胺鲜酯进行芽苞处理;种植时适量施用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硫基复合肥做底肥综合改良土壤,以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平衡土壤养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山药枯萎病采用芽苞药剂处理和土壤改良的综合方法防治:播种前利用芽苞处理剂多菌灵、甲霜灵、胺鲜酯进行芽苞处理;种植时适量施用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硫基复合肥做底肥综合改良土壤,以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平衡土壤养分。


2.山药芽苞药剂处理配方:主要成分为50%多菌灵(化学名称: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60克,72%甲霜灵(化学名称: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40克,98%胺鲜酯(化学名称: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敏何峰杜小兵何文王琳师亚娣高鹏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师亚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