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509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扦插苗的制备:以土培28‑32天的截形苜蓿为扦插苗,选取茎基直径为1.5~1.8mm的第一节茎节为插穗;2)扦插:将选好的插穗上切口与枝条垂直平切,下切口与枝条成40‑50°角斜切,插穗长5~8cm,留1‑2个叶片,带有1‑2个叶芽,用0.5‑2cm厚的海绵条将插穗卷起,然后放置在培养容器中进行水培扦插;3)扦插后管理:水培扦插的第一周光照强度为160‑220μmol/m

A method of Cuttage Propagation of Alfalf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截形苜蓿无性扩繁
,具体涉及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
技术介绍
截形苜蓿为豆科苜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豆科模式植物。由于截形苜蓿具有高的遗传转化效率、倍性小(2n=16)、基因组小(~5*108bp)、自花授粉、固氮等特点,使其成为豆科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截形苜蓿的植株再生时间较短,有大量的突变体和多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截形苜蓿与大部分豆科植物遗传相似性很高,从截形苜蓿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其它豆科植物的研究。因此,截形苜蓿成为继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又一个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植物,并建立了Tnt1逆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目前,利用截形苜蓿突变体对基因功能研究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另外,对截形苜蓿的研究不仅可用于豆科植物生物学的研究,也将推动其它诸如人类营养、植物的病原反应、根系发育、共生互作、植物中碳、氮和磷的新陈代谢以及植物发育的激素控制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截形苜蓿特别是截形苜蓿突变体作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其株系的扩繁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截形苜蓿可通过自交结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n1)扦插苗的制备:以土培28-32天的截形苜蓿为扦插苗,选取茎基直径为1.5~1.8mm的第一节茎节为插穗;/n2)扦插:向培养容器内倒入500-1000mL配好的扦插营养液,将选好的插穗上切口与枝条垂直平切,下切口与枝条成40-50°角斜切,插穗长5~8cm,留1-2个叶片,带有1-2个叶芽,用0.5-2cm厚的海棉条将插穗卷起,保证叶芽露在外面不被海绵包住;然后将其插入培养板的孔内,然后放置在培养容器中进行水培扦插;/n3)扦插后管理:水培扦插的第一周光照强度为160-220μmol/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形苜蓿水培扦插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扦插苗的制备:以土培28-32天的截形苜蓿为扦插苗,选取茎基直径为1.5~1.8mm的第一节茎节为插穗;
2)扦插:向培养容器内倒入500-1000mL配好的扦插营养液,将选好的插穗上切口与枝条垂直平切,下切口与枝条成40-50°角斜切,插穗长5~8cm,留1-2个叶片,带有1-2个叶芽,用0.5-2cm厚的海棉条将插穗卷起,保证叶芽露在外面不被海绵包住;然后将其插入培养板的孔内,然后放置在培养容器中进行水培扦插;
3)扦插后管理:水培扦插的第一周光照强度为160-220μmol/m2·s,光照12h(24℃)/黑暗12h(20℃),相对湿度70-80%,一周后,光照强度变为250-300μmol/m2·s,光照16h(24℃)/黑暗8h(20℃),相对湿度70-80%,每6-8天更换同样配方的营养液至培养24-26天;其中所述扦插营养液用改良的Fahraeus营养液和/或HB-101天然植物活力液配制;
4)定植:培养到生根后,将生根的截形苜蓿水培苗在改良的1/2Hoagland液中壮苗,壮苗后即可用于定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以土培28-32天的截形苜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丽丽张文玉刘扬王孜成旦真措杨国锋孙娟栗振义柴茂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