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37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下壳体内开设有手环放置槽,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充电开关机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闭合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给所述手环充电;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打开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不给所述手环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充电时能够随身携带,具有多种充电模式,能够兼容其他电子产品的充电,通过可拆卸的装配方式,更加便于维修及更换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为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可穿戴设备也从原来的概念设计逐步走进了现实生活。目前,出现了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但较以往电子产品更加方便随身携带,还为人们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实用功能,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和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致使测量仪器和设备开始大规模推广,智能手环也因为便携性以及外观的多样化受到用户的青睐。随着智能手环的普及,用于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也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的用于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必须在固定位置充电,不能随身携带;2)不易维修,不易更换零件;3)充电模式单一,不能与其他设备兼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充电时能够随身携带,具有多种充电模式,能够兼容其他电子产品的充电,通过可拆卸的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下壳体内开设有手环放置槽,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充电开关机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闭合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给所述手环充电;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打开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不给所述手环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环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内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下壳体内开设有手环放置槽,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充电开关机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闭合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给所述手环充电;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打开时,所述充电开关机构不给所述手环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机构包括按钮单元、顶针单元和顶针限位单元;所述顶针单元限位设置在所述顶针限位单元内;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闭合时,所述按钮单元推动所述顶针单元,以使所述顶针单元与所述手环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打开时,所述顶针单元与所述手环断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按钮、第一连接件和顶针推动件,所述按钮的顶部设置在所述下壳体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顶针限位单元转动连接,所述顶针推动件设置在所述顶针单元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单元包括顶针和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顶针限位单元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限位单元包括按钮单元连接槽、顶针单元放置槽和弹性机构放置槽,所述按钮单元与所述按钮单元连接槽转动连接,所述顶针单元设置在所述顶针单元放置槽内,所述弹性机构弹性设置在所述弹性机构放置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熏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哈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