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37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属于非接触供电及通讯技术领域,利用拖曳链装置必需包含的塑包钢缆来实现信号的非接触传输,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位于水下的塑包钢缆的两头不采用塑包处理,利用海水导电作用,形成钢缆‑海水的电路回路,在水上集成系统和水下集成模块内分别安置处理模块和电磁耦合器,塑包钢缆分别穿过水上集成系统和水下集成模块内的电磁耦合器,通过两次电磁耦合效应,实现水上集成系统和水下集成模块之间电能与数据的非接触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水文环境测量,相比现有装置,维护成本低,测量灵活性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非接触供电及通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下拖曳链广泛应用于水文环境的测量,由母船搭载的拖曳链系统,可以对一定海域的一定深度内的水文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式测量,其相比浮标测量系统,具有更大的移动便利性,测量范围更加广泛。现有技术中,水下拖曳链系统(包括水上集成系统与水下集成模块)的供电和通讯主要采用有线线缆的方式,即水下集成模块的供电是通过一根额外的供电线缆来提供的,水上集成系统与水下集成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是如此。这种采用有线线缆进行电能和数据传输的具有实时性强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较大弊端。由于其是有线传输,所以在拖曳链上每个水下集成模块处都会存在有线接头。拖曳链系统在水下运动时,这种接头很容易受到腐蚀,同时海水的冲击力容易导致接头出现松动,甚至断裂的风险,这种风险给拖曳链系统工作时带来了不稳定性。因此,这种拖曳链系统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以免出现问题,维护成本较高;而且这种拖曳链系统,当其中一个接头处出现问题以后,很有可能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上处理模块(1)、水上电磁耦合器(2)、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所述水上处理模块(1)和水上电磁耦合器(2)搭载于母船之上,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挂载在拖拽链的塑包钢缆(4)上,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在塑包钢缆(4)上挂载多个,其特征在于:/n所述水上处理模块(1)一端与水上电磁耦合器(2)相连,另一端与水上集成系统相连,水下处理模块(3)的一端与水下电磁耦合器(5)相连,另一端与水下集成模块相连,并以塑包钢缆(4)作为传输中间介质,实现水上集成系统和水下集成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上处理模块(1)、水上电磁耦合器(2)、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所述水上处理模块(1)和水上电磁耦合器(2)搭载于母船之上,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挂载在拖拽链的塑包钢缆(4)上,水下处理模块(3)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在塑包钢缆(4)上挂载多个,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上处理模块(1)一端与水上电磁耦合器(2)相连,另一端与水上集成系统相连,水下处理模块(3)的一端与水下电磁耦合器(5)相连,另一端与水下集成模块相连,并以塑包钢缆(4)作为传输中间介质,实现水上集成系统和水下集成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水上电磁耦合器(2)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均为圆柱形磁芯结构,圆柱型磁芯内部中空且与拖拽链的塑包钢缆(4)的直径相匹配,塑包钢缆(4)分别穿过水上电磁耦合器(2)和水下电磁耦合器(5)的内部,且塑包钢缆(4)两端不采用塑包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拖曳链系统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电磁耦合器(2)与水下电磁耦合器(5)的结构相同,水上电磁耦合器(2)包括圆柱型磁芯(201)以及缠绕在圆柱型磁芯(201)上的缠绕导线(202),并引出两个输入输出引脚(204),圆柱型磁芯(201)由两个半圆柱型磁芯(205)构成,且在其侧面还设置有安装臂(203),安装臂上设有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铭何萍江景涛沙启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