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6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其结构包括壳体、顶盖、圆箍、防护壳、绝缘材料、金属片、阀片和金属引线,通过在壳体底部左右水平相对设置了辅助调节装置,通过把手带动活动板在外壳上的通孔内侧面进行向上滑动,活动板活动带动卡齿进行活动,活动板向上活动带动连接板同步向上活动,连接板带动防护壳进行活动,通过在壳体内部下端设置了密封装置,通过顺时针旋转迫紧头,使迫紧头在外螺纹外表面转动与连接头相连接,通过夹紧爪夹紧金属引线,密封圈在迫紧头内对壳体内部进行密封,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插拔式避雷器对于防护壳的调节效果较差和对于壳体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
技术介绍
避雷器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的一种电器,本术语包含运行安装时对于该电器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任何外部间隙,而不论其是否作为整体的一个部件,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于保护交流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过电压保护,在避雷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插拔式避雷器。但是插拔式避雷器一般都是当电网遭到雷击或过电压时,电能由电缆接线装置导入插拔式避雷器,阀片被击穿,过电流经阀片泄放,而不会加载到用电电器上,达到防雷效果,但是传统插拔式避雷器对于防护壳的调节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防护壳无法对插脚进行较好的保护,导致插脚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同时传统插拔式避雷器对于壳体密封效果较差,导致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辅助调节装置(5),用于对防护壳(4)进行辅助调节;/n密封装置(12),用于对壳体(1)内部进行密封处理;/n圆箍(3),用于对壳体(1)进行防滑固定;/n插孔(7),用于对壳体(1)进行定位安装;/n绝缘材料(8),用于对壳体(1)进行绝缘处理;/n金属引线(11),用于对金属片(9)进行导电连接;/n插脚(13),用于与插孔(7)相插接;/n其中,所述圆箍(3)呈圆形状,并且圆箍(3)直径设置为十厘米;/n其中,所述金属引线(11)共设置有三个,并且金属引线(11)长度设置为八厘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调节装置(5),用于对防护壳(4)进行辅助调节;
密封装置(12),用于对壳体(1)内部进行密封处理;
圆箍(3),用于对壳体(1)进行防滑固定;
插孔(7),用于对壳体(1)进行定位安装;
绝缘材料(8),用于对壳体(1)进行绝缘处理;
金属引线(11),用于对金属片(9)进行导电连接;
插脚(13),用于与插孔(7)相插接;
其中,所述圆箍(3)呈圆形状,并且圆箍(3)直径设置为十厘米;
其中,所述金属引线(11)共设置有三个,并且金属引线(11)长度设置为八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有顶盖(2),所述壳体(1)外表面等距设置有圆箍(3),所述壳体(1)外表面下端设置有防护壳(4),所述壳体(1)底部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辅助调节装置(5),所述壳体(1)下端设置有插座(6),所述插座(6)顶部等距嵌入有插孔(7),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绝缘材料(8),所述壳体(1)内中部设置有金属片(9),所述金属片(9)右端固定有阀片(10),所述金属片(9)底部固定有金属引线(11),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设置有密封装置(12),所述壳体(1)底端中部等距贯穿有插脚(13),并且插脚(13)与插孔(7)内侧面相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节装置(5)包括外壳(51)、通孔(52)、活动板(53)、把手(54)、卡齿(55)、连接板(56)和齿轮(57),所述外壳(51)顶部左端嵌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珂常宏达吴浩然左轩瑞马东方任石长张伟孙刚陈伟赵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龙源聚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