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2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包括壳体、电感绝缘套和电感器,电感器上连接有导线B,电感器顶部依次层叠覆盖有第一绝缘环、第二绝缘环和第三绝缘环,第一绝缘环与第二绝缘环之间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轨,第二绝缘环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电轨;第三绝缘环的滑杆槽中配合装配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导电滑杆端部穿过滑杆槽A、第二金属导电轨、第一金属导电轨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的滑杆槽C并与电感器表面滑动接触,第一金属导电轨连接有导线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让调节旋钮在第三绝缘环的滑杆槽A中滑动,从而改变调节旋钮的导电滑杆接触电感器上的绕制匝数,实现调节电感量大小的目的,具有操作便捷、可控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电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电感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感器均是固定电感值,电感器的简单计算方式L=A*N2,A为电感系数,N为绕制匝数,L为电感值,其电感器的电感值跟电感器的绕制匝数平方成正比,一般电感器在制造时就确定了对应绕制匝数,这样其电感器的电感值就为一个确定值。而在电感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调节电感器的电感值,比如在一个电子设备中,为了调试整个电子设备以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此时就需要将电感器拆卸掉并调节电感器的绕制匝数,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合适的电感值,并使设备得到正常、稳定的运行,这样操作虽然可以起到调节电感值的目的,但其操作比较麻烦,往往需要反复调节,也容易造成电感器性能降低,其调节可控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电感器,通过让调节旋钮在第三绝缘环的滑杆槽A中滑动,从而改变调节旋钮的导电滑杆接触电感器上的绕制匝数,实现调节电感量大小的目的,具有操作便捷、可控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包括壳体、电感绝缘套和电感器,所述电感绝缘套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电感绝缘套内部安装有电感器,所述电感器上连接有导线B,所述电感器顶部依次层叠覆盖有第一绝缘环、第二绝缘环和第三绝缘环,所述第一绝缘环与第二绝缘环之间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轨,所述第二绝缘环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电轨;所述第三绝缘环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A,所述第三绝缘环的滑杆槽中配合装配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具有导电滑杆,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B,所述第一绝缘环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C,所述调节旋钮的导电滑杆端部穿过滑杆槽A、第二金属导电轨、第一金属导电轨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的滑杆槽C并与电感器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连接有导线A。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电感绝缘套内部开有电感器安装槽,所述电感器整体呈圆环形状,所述电感器配合安装于电感绝缘套的电感器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绝缘环、第二绝缘环、第三绝缘环配合封闭安装于电感绝缘套的电感器安装槽中。作为优选,所述电感器包括绕线磁环和绕制于绕线磁环上的电感线圈组件,所述电感线圈组件整体呈圆环形状,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线圈组件具有缺口,所述导线B连接于电感线圈组件位于缺口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金属导电轨与第一金属导电轨上下电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侧部开有与导线A相对应的导线孔A,所述壳体侧部开有与导线B相对应的导线孔B。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部与电感绝缘套内部分别通过密封胶密封。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让调节旋钮在第三绝缘环的滑杆槽A中滑动,从而改变调节旋钮的导电滑杆接触电感器上的绕制匝数,实现调节电感量大小的目的,具有操作便捷、可控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2)本技术在第三绝缘环表面设有刻度盘,通过刻度盘指示出当前有效匝数,方便用户进行精准的电感量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旋钮的滑动工作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壳体,2-电感绝缘套,21-电感器安装槽,3-电感器,4-第一绝缘环,5-第一金属导电轨,6-第二绝缘环,7-第二金属导电轨,8-第三绝缘环,81-滑杆槽A,9-调节旋钮,91-导电滑杆,10-导线A,11-导线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包括壳体1、电感绝缘套2和电感器3,电感绝缘套2安装于壳体1内部,电感绝缘套2用于包裹电感器3,防止漆包线破皮后和金属接触导致短路等现象,壳体1、电感绝缘套2、电感器3三者很好的配合且无缝隙。电感绝缘套2内部安装有电感器3,电感器的上端(和9的金属接触片接触)去除漆包线。电感器3上连接有导线B11,电感器3顶部依次层叠覆盖有第一绝缘环4、第二绝缘环6和第三绝缘环8,第一绝缘环4与第二绝缘环6之间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轨5,第二绝缘环6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电轨7,其中第一绝缘环4用于隔离电感器3上端面,使电感器3处于一个整体绝缘的环境中,同时也隔离第一金属导电轨5;其中第三绝缘环8用于隔离外界和第二金属导电轨7之间的接触,起固定和绝缘的作用,第三绝缘环8在表面设有刻度盘,用于指示出当前匝数,通过匝数进行电感量调节。第三绝缘环8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A81,第三绝缘环8的滑杆槽81中配合装配有调节旋钮9,调节旋钮9具有导电滑杆91,调节旋钮9上端为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在调节电感量时起保护作用,调节旋钮9中部有带螺纹的金属杆,连接上下两端,调节旋钮9的底部有与电感器3表面接触的金属接触片,用于和电感接通。第一金属导电轨5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4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C,调节旋钮9的导电滑杆91端部穿过滑杆槽A81、第二金属导电轨7、第一金属导电轨5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4的滑杆槽C并与电感器3表面滑动接触,第一金属导电轨5连接有导线A10。本技术的第一绝缘环4、第二绝缘环6、第三绝缘环8、第一金属导电轨5、第二金属导电轨7均整体呈圆形形状。如图3所示,电感绝缘套2内部开有电感器安装槽21,电感器3整体呈圆环形状,电感器3配合安装于电感绝缘套2的电感器安装槽21中。第一绝缘环4、第二绝缘环6、第三绝缘环8配合封闭安装于电感绝缘套2的电感器安装槽21中。电感器3包括绕线磁环和绕制于绕线磁环上的电感线圈组件,本技术电感器3为差模电感器,由一个圆形磁环(即绕线磁环)通过一根漆包线经过N次绕制而成,N次绕制构成电感线圈组件。电感线圈组件整体呈圆环形状,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具有缺口(如图2所示,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不是跟绕线磁环相同的整圆结构,优选的,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所构成圆弧的圆心角为280~340度),导线B11连接于电感线圈组件位于缺口的一端。本技术第三绝缘环8的滑杆槽A81与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相对应,第一金属导电轨5的滑杆槽B与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相对应,第一绝缘环4的滑杆槽C与电感器3的电感线圈组件相对应。本技术优选的第二金属导电轨7与第一金属导电轨5上下电接触。本技术优选的壳体1侧部开有与导线A10相对应的导线孔A,壳体1侧部开有与导线B11相对应的导线孔B;优选的,壳体1整体由铝合金材料制造,其主要起屏蔽作用,壳体1上端开大圆孔,用于安装配件(如电感器3),壳体1侧面有两个小圆孔,用于导线输出。本技术优选的壳体1内部与电感绝缘套2内部分别通过密封胶密封。使用时,在第三绝缘环8的滑杆槽A81中滑动调节旋钮9(调节旋钮9在圆弧形形状的滑杆槽A81滑动),第三绝缘环8的刻度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感绝缘套(2)和电感器(3),所述电感绝缘套(2)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电感绝缘套(2)内部安装有电感器(3),所述电感器(3)上连接有导线B(11),所述电感器(3)顶部依次层叠覆盖有第一绝缘环(4)、第二绝缘环(6)和第三绝缘环(8),所述第一绝缘环(4)与第二绝缘环(6)之间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轨(5),所述第二绝缘环(6)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电轨(7);所述第三绝缘环(8)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A(81),所述第三绝缘环(8)的滑杆槽A(81)中配合装配有调节旋钮(9),所述调节旋钮(9)具有导电滑杆(91),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5)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B,所述第一绝缘环(4)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C,所述调节旋钮(9)的导电滑杆(91)端部穿过滑杆槽A(81)、第二金属导电轨(7)、第一金属导电轨(5)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4)的滑杆槽C并与电感器(3)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5)连接有导线A(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感绝缘套(2)和电感器(3),所述电感绝缘套(2)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电感绝缘套(2)内部安装有电感器(3),所述电感器(3)上连接有导线B(11),所述电感器(3)顶部依次层叠覆盖有第一绝缘环(4)、第二绝缘环(6)和第三绝缘环(8),所述第一绝缘环(4)与第二绝缘环(6)之间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轨(5),所述第二绝缘环(6)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电轨(7);所述第三绝缘环(8)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A(81),所述第三绝缘环(8)的滑杆槽A(81)中配合装配有调节旋钮(9),所述调节旋钮(9)具有导电滑杆(91),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5)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B,所述第一绝缘环(4)上开有整体呈圆环形状的滑杆槽C,所述调节旋钮(9)的导电滑杆(91)端部穿过滑杆槽A(81)、第二金属导电轨(7)、第一金属导电轨(5)的滑杆槽B、第一绝缘环(4)的滑杆槽C并与电感器(3)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轨(5)连接有导线A(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波李瑾唐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