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容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21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的内腔设置有切割机构,切割机构的内腔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操作台的顶端有限位柱,限位柱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腔有弧形垫片,限位柱的底端有两个通孔,弧形垫片底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螺纹杆,弧形垫片底端的另一侧连接有固定柱,其中一个通孔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连接,其中另一个通孔的内壁与固定柱的外壁穿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限位孔、弧形垫片、第二螺纹杆、分离轮的使用,使得刀片与电缆位置对其,提高电缆剥皮的效率,同时分离轮的使用,能够将刀片切割后的电缆塑料外壳进一步分离,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处理专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通常的,人们在回收电缆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电缆的塑料外层剥除以便回收利用。传统电缆剥皮,操作人员很难控制放置电缆剥皮器刀片和电缆的位置关系,不同直径的电缆在同样的切割位置处放置容易致使电缆偏移刀片,降低电缆剥皮的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电缆外皮通常较厚,电缆线两端切割完成后,塑料外壳难以进行分离,操作人员需用较大的力去掰开塑料外壳,不仅增大了劳动强度而且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操作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2),两个所述滑槽(2)的内腔滑动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的内腔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的内腔设置有弧形垫片(8),所述限位柱(6)的底端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弧形垫片(8)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弧形垫片(8)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10)的外壁螺纹穿插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与固定柱(9)的外壁穿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2),两个所述滑槽(2)的内腔滑动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的内腔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的内腔设置有弧形垫片(8),所述限位柱(6)的底端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弧形垫片(8)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弧形垫片(8)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10)的外壁螺纹穿插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与固定柱(9)的外壁穿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手轮(11),所述操作台(1)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支撑柱(15),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15)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放线机构,其中另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15)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收线机构,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走线槽(12),所述走线槽(12)的内壁设置有多组走线机构,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24),所述第三支撑柱(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离轮(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用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4)和刀片(5),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外壁与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一侧与刀片(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容
申请(专利权)人:熊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