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包括导电芯和绝缘膜,所述导电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主体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主体部,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包覆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所述绝缘涂层易于形成且不易脱落,便于实现导电芯端部的绝缘以及导线运输和存储,且所述绝缘涂层不影响所述导电芯端部后续的焊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导线的电池和电子元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应用所述导线的电池和电子元器件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线,应用所述导线的电池和应用所述导线的电子元器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许多产品中的元器件或者电池包含导线且存在导线外露的情形,外露的导线通常用于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连接(如焊接),例如电池中的外露的导线可用于与主机端焊接。然而,元器件或电池在运输时,外露的导线容易相互接触或者容易与其他物体接触,从而发生短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端部绝缘、便于运输且不影响后续焊接的导线。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导线的电池和应用上述导电的电子元器件。本申请的一种导线,包括导电芯和绝缘膜,所述导电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主体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主体部,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包覆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50微米。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的复合涂层,其中,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与所述第一端部结合,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设置于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背离所述导电芯的一侧。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的复合涂层,其中,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与所述第一端部结合,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设置于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背离所述导电芯的一侧。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50微米,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50微米。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绝缘涂层还包覆所述绝缘膜的表面。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绝缘涂层还包覆所述第二端部。本申请的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输出线和负极输出线,所述正极输出线和所述负极输出线中的至少一个为如上所述的导线,所述导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电路板,所述正极输出线和所述负极输出线通过所述保护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芯。本申请的一种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元器件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导线,所述导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元器件主体连接。本申请的导线,其第一端部被绝缘涂层包覆,且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者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使得所述导线的第一端部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绝缘的同时,所述绝缘涂层不易从所述第一端部上脱落,便于运输;并且在将所述第一端部进行焊接时,所述绝缘涂层不影响焊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导线的沿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导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导线10导电芯11绝缘膜13第一端部111主体部113第二端部115绝缘涂层16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电池100电芯30正极输出线41负极输出线4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的导线10。所述导线10包括导电芯11和绝缘膜13。所述导电芯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111、主体部113和第二端部11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芯11呈圆柱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芯11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棱柱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芯11为金属铜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芯11还可为其他金属材料(例如银)、非金属导电材料或者至少两种导电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所述绝缘膜13包覆所述主体部113,所述第一端部111和所述第二端部115外露于所述绝缘膜13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膜13为电绝缘的塑胶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膜13也可为其他电绝缘且拉伸延展效果好的材料。所述导线10还包括绝缘涂层16。所述绝缘涂层16包覆所述第一端部111。所述绝缘涂层16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者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使得所述绝缘涂层16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挤压性,降低挤压磨损导致第一端部111裸露的风险,且所述绝缘涂层16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所述绝缘涂层16的包覆状态失效。优选的,所述绝缘涂层16的厚度小于所述绝缘膜13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绝缘涂层16的厚度为1微米至50微米,从而对所述导线10的整体外观形态的影响较小。所述绝缘涂层16可通过但不仅限于喷涂、刷涂、气相沉积等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1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绝缘涂层16可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其中,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161与所述第一端部111结合以包覆所述第一端部111,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设置于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161背离所述第一端部11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所述绝缘涂层16可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其中,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与所述第一端部111结合以包覆所述第一端部111,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161设置于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背离所述第一端部11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绝缘涂层16可包括多层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和多层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每一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和每一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交替层叠设置。如图5和图6所述,所述绝缘涂层16包括两层碳氟化合物涂层161和两层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16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包括导电芯和绝缘膜,所述导电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主体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主体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包覆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包括导电芯和绝缘膜,所述导电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主体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主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包覆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或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50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的复合涂层,其中,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与所述第一端部结合,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设置于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背离所述导电芯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碳氟化合物涂层和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的复合涂层,其中,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与所述第一端部结合,所述碳氟化合物涂层设置于所述对二甲苯聚合物涂层背离所述导电芯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天华,王永珍,曹轶芳,宁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