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9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包括箜篌本体,所述箜篌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所述壳体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位于对应的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凸轮与蜗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凸轮、蜗轮、蜗杆等,可通过转动把手实现凸轮的转动,继而使支撑板与其底部的外向轮移动至最低处,使底座通过多个万向轮与地面进行接触,以通过万向轮对箜篌本体进行移动,为登台表演或运输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
本技术涉及一种箜篌,具体是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
技术介绍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如今常见的箜篌并非古董,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和古筝等创造的新生乐器,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的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可以演奏一切竖琴曲。然而现有的箜篌由于体积较大,难以移动,为登台表演或运输等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包括箜篌本体,所述箜篌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所述壳体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包括箜篌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箜篌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4),所述壳体(3)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5),所述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7),所述万向轮(7)位于对应的通孔(5)内,所述壳体(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凸轮(10)与蜗轮(16),所述凸轮(10)的外壁与支撑板(6)的顶部紧密接触,所述壳体(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箜篌,包括箜篌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箜篌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4),所述壳体(3)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5),所述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7),所述万向轮(7)位于对应的通孔(5)内,所述壳体(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凸轮(10)与蜗轮(16),所述凸轮(10)的外壁与支撑板(6)的顶部紧密接触,所述壳体(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设置有蜗杆(14),所述蜗杆(14)与蜗轮(16)相互啮合,所述壳体(3)的外壁转动嵌入设置有转盘(17),所述第二转轴(13)的一端贯穿壳体(3)的内壁后与转盘(17)的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优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