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1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投影幕,其包含一底材结构及多个光学结构。多个光学结构形成于底材结构的一侧。各个光学结构呈三角柱状。各个光学结构相反于底材结构的一端部具有多个凹陷区段及多个凸出区段,而各个光学结构的端部于各个凹陷区段与底材结构的垂直距离,是小于光学结构的端部于各个凸出区段与底材结构的垂直距离。彼此相邻的两个光学结构包含的凹陷区段的数量、位置及凸出区段的数量、位置不相同。透过使各个光学结构具有多个凹陷区段及凸出区段,投影幕将不易产生迭纹(Mu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幕
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影幕,特别是一种能抗环境光的投影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投影机用的投影幕,特别是短焦投影机用的投影幕,为了避免环境光的影响,会于投影幕上制作特殊的光学结构,来降低环境光对于投影机投影于投影幕上的光束的影响。然,此种特殊设计的光学结构,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模具加工、成型、涂胶等各种原因,造成表面厚度不均,而于投影幕上出现迭纹(Mura),为此,使用者在观看投影幕时,将容易看到投影幕出现有颜色较暗或较亮的条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投影幕,主要用以改善现有的投影幕容易出现迭纹(Mura)的问题。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投影幕,其包含:一第一透光体及一反射层。第一透光体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彼此相邻地凸出或凹入设置于本体部的一侧,多个导光部的尺寸不完全相同;反射层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在多个导光部所分别包括的一裸露表面上。优选地,投影幕还包含一遮光结构体,遮光结构体设置于反射层相反于多个导光部的一侧,且反射层位于遮光结构体与第一透光体之间。优选地,各个导光部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包含:/n一第一透光体,所述第一透光体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导光部,多个所述导光部彼此相邻地凸出或凹入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多个所述导光部的尺寸不完全相同;/n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在多个所述导光部所分别包括的一裸露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包含:
一第一透光体,所述第一透光体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导光部,多个所述导光部彼此相邻地凸出或凹入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多个所述导光部的尺寸不完全相同;
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在多个所述导光部所分别包括的一裸露表面上。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还包含一遮光结构体,所述遮光结构体设置于所述反射层相反于多个所述导光部的一侧,且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遮光结构体与所述第一透光体之间。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光部的高度介于5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还包含一第二透光体,所述第一透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光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透光体与所述反射层之间。


5.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包含:
一遮光结构体,所述遮光结构体包括一遮光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遮光本体上的多个导光体,多个所述导光体凸出设置于所述遮光本体的一侧,或者,多个所述导光体由所述遮光本体的一侧内凹形成,多个所述导光体的尺寸不完全相同;以及
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于多个所述导光体的一承载表面上。


6.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包含:
一底材结构,其一侧定义为一功能面;
多个光学结构,各个所述光学结构呈类角柱状,各个所述光学结构形成于所述功能面;各个所述光学结构具有一底面及两侧面,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为一吸光面,所述吸光面具有低反射率,另一个所述侧面具有一反射层;
各个所述光学结构相反于所述底面的一端定义为一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多个凹陷区段,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区段之间对应形成有一个凸出区段;所述端部于各个所述凹陷区段与所述底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端部于各个所述凸出区段与所述底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端部与所述底面之间最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端部与所述底面之间最短的垂直距离的差值介于2微米至20微米;
各个所述光学结构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最短的垂直距离的位置定义为一最低点位置,所述端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最长的垂直距离的位置定义为一最高点位置,彼此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陈盈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西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咏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