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
本技术涉及滤光片切换器
,具体为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介绍
双滤光片切换器,简称IR-CUT,是利用感光原理,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通过滤光片将红外光滤除,减少红外光对拍摄时产生影响,使拍照时画面还原出最真实的色彩;在光线不足时,使红外光能够通过滤光片,通过利用全部光线以修正拍摄时的失色、偏焦等问题的摄影技术,因此,通过移动件的移动以实现滤光片的切换,是IR-CUT产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现有的滤光片一般不具备切换位置检测的效果,也有一些具有切换位置检测的功能,但是这一些切换器在进行滤光片切换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检测切换位置,但是不能确保滤光片切换移动的稳定进行,使用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待提高,切换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包括壳体和透光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室,所述透光孔布置于安装室中心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透光孔(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室(17),所述透光孔(2)布置于安装室(17)中心部位的壳体(1)外侧壁一侧,所述安装室(17)部位的壳体(1)内部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柱(13),两个所述导向柱(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导向柱(13)分别位于透光孔(2)的上下方位置处,所述透光孔(2)同一高度位置处的安装室(17)内部安装有滑座(3),所述滑座(3)平行于导向柱(13)布置,两个所述导向柱(13)分别贯穿滑座(3)的上下端,且滑座(3)的上下端位置处皆贯穿有与导向柱(13)相配合的滑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切换检测的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透光孔(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室(17),所述透光孔(2)布置于安装室(17)中心部位的壳体(1)外侧壁一侧,所述安装室(17)部位的壳体(1)内部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柱(13),两个所述导向柱(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所述导向柱(13)分别位于透光孔(2)的上下方位置处,所述透光孔(2)同一高度位置处的安装室(17)内部安装有滑座(3),所述滑座(3)平行于导向柱(13)布置,两个所述导向柱(13)分别贯穿滑座(3)的上下端,且滑座(3)的上下端位置处皆贯穿有与导向柱(13)相配合的滑孔(32),所述滑座(3)呈“[”形,所述滑座(3)上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布置于滑座(3)外侧壁远离透光孔(2)的一侧,所述凹槽(5)部位的滑座(3)内侧滑动连接有承载片(4),所述承载片(4)平行于滑座(3)布置,承载片(4)的底部设有滑槽(25),所述凹槽(5)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滑槽(25)相配合的滑块(28),所述滑座(3)顶端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一(19),所述安装槽一(19)的底端与凹槽(5)相连通,所述安装槽一(19)一侧的滑座(3)顶部设有安装槽二(21),所述安装槽二(2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一(22),所述电机一(22)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一(19)内部并设有蜗杆一(18),所述蜗杆一(18)靠近凹槽(5)一侧的安装槽一(19)内部安装有蜗轮一(20),蜗轮一(20)与蜗杆一(18)相互啮合,蜗轮一(20)的一侧延伸至凹槽(5)内部,且承载片(4)的上表面等间距均匀布置有与蜗轮一(20)相啮合的轮齿一(23),所述承载片(4)上分别安装有滤光片一(29)与滤光片二(24),滤光片一(29)与滤光片二(24)相互对称布置,且凹槽(5)部位的滑座(3)侧壁上贯穿布置有与滤光片一(29)和滤光片二(24)相配合的开口(16),所述滑块(28)两侧的滑座(3)内侧底端皆设有插槽(27),两侧插槽(27)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延伸至滑座(3)边缘侧壁位置处,所述插槽(27)同一高度位置处的壳体(1)内侧壁两侧皆布置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皆垂直于壳体(1)内侧壁布置,所述限位杆(15)远离壳体(1)一端的顶部皆设有中空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精镀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