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03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传感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防护罩、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传感元件、弹性端子、连接线、线端陶瓷、以及氟胶塞,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陶瓷、第二陶瓷、线端陶瓷、氟胶塞沿着远离进气防护罩的方向依次固定在空腔内;所述弹性端子设置在线端陶瓷内;所述传感元件的进气端位于进气防护罩内;所述传感元件穿设于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内;所述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所述传感元件具有参考空气腔道,所述参考空气腔道通过空气交换槽与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空腔内的空气可通过空气交换槽进入氧传感器元件的参考腔道,使氧传感器信号稳定,增加了产品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氧传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氧传感器一般包括形成有空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防护罩、线端陶瓷、第一陶瓷、第二陶瓷、传感元件,所述第一陶瓷、第二陶瓷、线端陶瓷依次固定在空腔内,所述传感元件具有参考空气腔道,但由于所述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相靠贴,使得现有传感元件的参考空气腔道不能和壳体空腔内的空气联通,只能通过线束和外部空气交换实现传导空气,但线束传导的空气量有限,若没有足够的空气用作氧传感器的参考空气,在使用时就会导致氧传感器信号稳定性降低,进一步失效,严重影响氧传感器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传感器,其通过在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使得空腔内的空气可通过空气交换槽进入氧传感器元件的参考腔道,以使氧传感器信号稳定,增加了产品工作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氧传感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防护罩、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传感元件、弹性端子、连接线、线端陶瓷、以及氟胶塞,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陶瓷、第二陶瓷、线端陶瓷、氟胶塞沿着远离进气防护罩的方向依次固定在空腔内;所述第一陶瓷与空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层密封安装在空腔内,并位于第一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所述弹性端子设置在线端陶瓷内;所述传感元件的进气端位于进气防护罩内;所述传感元件穿设于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内,并通过弹性端子与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从氟胶塞伸出;所述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所述传感元件具有参考空气腔道,所述参考空气腔道通过空气交换槽与空腔连通。所述进气防护罩包括外罩体、位于外罩体内的内罩体,所述外罩体、内罩体上均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壳体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进气主套体、以及设置在进气主套体外的防水透气膜;所述氟胶塞、线端陶瓷位于进气主套体内。所述氟胶塞靠近线端陶瓷的一端与线端陶瓷相抵靠。所述密封层为密封粉环层。所述连接线带有插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其通过在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使得空腔内的空气可通过空气交换槽进入氧传感器元件的参考腔道,以使氧传感器信号稳定,增加了产品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壳体外部的空气也可以和壳体空腔内的空气通过防水透气膜联通,可有效实现壳体空腔内的空气补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图4为第二陶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壳体;11、空腔;13、基座;14、进气主套体;15、防水透气膜;20、进气防护罩;21、外罩体;22、内罩体;31、第一陶瓷;32、密封层;33、传感元件;34、弹性端子;35、连接线;36、线端陶瓷;37、氟胶塞;38、密封垫片;40、第二陶瓷;41、后置锥面;42、前置锥面;43、凹槽;51、空气交换槽;61、第一配合锥面;62、第二配合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氧传感器,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上的进气防护罩20、第一陶瓷31、密封层32、第二陶瓷40、传感元件33、弹性端子34、连接线35、线端陶瓷36、以及氟胶塞37,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空腔11,所述第一陶瓷31、第二陶瓷40、线端陶瓷36、氟胶塞37沿着远离进气防护罩20的方向依次固定在空腔11内;所述第一陶瓷31与空腔11的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12;所述密封层32密封安装在空腔11内,并位于第一陶瓷31与第二陶瓷40之间;所述弹性端子34设置在线端陶瓷36内;所述传感元件33的进气端位于进气防护罩20内;所述传感元件33穿设于第一陶瓷31、密封层32、第二陶瓷40内,并通过弹性端子34与连接线35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35从氟胶塞37伸出;所述线端陶瓷36与第二陶瓷40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51,所述传感元件33具有参考空气腔道,所述参考空气腔道通过空气交换槽51与空腔11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其通过在线端陶瓷36与第二陶瓷40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51,使得空腔11内的空气可通过空气交换槽51进入氧传感器元件的参考腔道,以增大进入参考腔道内的空气量,使氧传感器信号稳定,增加了产品工作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进气防护罩20包括外罩体21、位于外罩体21内的内罩体22,所述外罩体21、内罩体22上均设置有进气孔,以方便于待检测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所述壳体10包括基座13、以及设置在基座13上的套筒,从而方便于制作。所述套筒包括进气主套体14、以及设置在进气主套体14外的防水透气膜15;所述氟胶塞37、线端陶瓷36位于进气主套体14内。而通过将套筒采用进气主套体14和防水透气膜15,通过防水透气膜15,可起到防水作用,并可使得壳体10外部的空气也可以和壳体10空腔11内的空气通过防水透气膜15联通,可有效实现壳体10空腔11内的空气补给。所述基座13包括主座体、设置在主座体上的内置部;所述进气主套体14靠近基座13的一端套设在内置部外,所述第二陶瓷40靠近基座13的一端固定在内置部内。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安装稳固性。具体的,所述进气主套体14靠近基座13的一端具有抵靠于主座体的弯折部,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陶瓷40靠近基座13的一端设置有后置锥面41、以及前置锥面42,所述内置部设置有与后置锥面4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锥面61,所述密封层32具有与前置锥面42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锥面62,而通过利用后置锥面41与第一配合锥面61的配合、前置锥面42与第二配合锥面62的配合,可提高第二陶瓷40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松脱现象。优选的,所述第二陶瓷40靠近线端陶瓷36的一端设置有凹槽43,所述凹槽43的槽壁与线端陶瓷36围成换气口,所述空气交换槽51包括所述换气口。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加工。所述氟胶塞37靠近线端陶瓷36的一端与线端陶瓷36相抵靠,以使得线端陶瓷36安装稳定,避免出现线端陶瓷36移位的现象。具体的,所述连接线35带有插头。所述密封层32为密封粉环层,以降低成本。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防护罩、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传感元件、弹性端子、连接线、线端陶瓷、以及氟胶塞,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陶瓷、第二陶瓷、线端陶瓷、氟胶塞沿着远离进气防护罩的方向依次固定在空腔内;所述第一陶瓷与空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层密封安装在空腔内,并位于第一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所述弹性端子设置在线端陶瓷内;所述传感元件的进气端位于进气防护罩内;所述传感元件穿设于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内,并通过弹性端子与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从氟胶塞伸出;所述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所述传感元件具有参考空气腔道,所述参考空气腔道通过空气交换槽与空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防护罩、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传感元件、弹性端子、连接线、线端陶瓷、以及氟胶塞,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陶瓷、第二陶瓷、线端陶瓷、氟胶塞沿着远离进气防护罩的方向依次固定在空腔内;所述第一陶瓷与空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层密封安装在空腔内,并位于第一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所述弹性端子设置在线端陶瓷内;所述传感元件的进气端位于进气防护罩内;所述传感元件穿设于第一陶瓷、密封层、第二陶瓷内,并通过弹性端子与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从氟胶塞伸出;所述线端陶瓷与第二陶瓷之间形成有空气交换槽,所述传感元件具有参考空气腔道,所述参考空气腔道通过空气交换槽与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争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闰陶热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