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03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属于石油化工检测技术领域。它包括在车体上安装第一驱动组件、升降组件以及漏磁检测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将漏磁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第二驱动组件产生向上的举力,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上下移动,调节装置的气隙高度,实现装置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在使用时不会与储罐底板的弯曲部段发生接触干涉,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油化工检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企业和储运库站等单位通常采用卧式储罐进行物料的储运。当储运油气、石油石化等危险或具有腐蚀性的物料时,由于物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复杂,对材质产生很大的腐蚀作用。具体地,在运行过程中,装有上述物质的储罐通常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联合影响,由于储存的输送介质、容器内积液、压力波动等原因的交互作用,极易使储罐发生腐蚀而直接影响此类容器的使用寿命,对卧罐和圆筒的安全,以及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腐蚀产生的泄漏事故轻则造成工作介质流失和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引发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伤事故。现有技术中,一般用卧罐漏磁检测仪对卧罐中的缺陷进行检测。比如一种卧罐漏磁检测仪主要由车轮、轴和磁化机构组成,通过人工驱动方式行走。再比如另一种由电机驱动的卧罐漏磁检测仪,是由驱动模块、转向模块、磁化结构升降模块、供电模块组成,通过电机驱动方式实现自动化漏磁检测,可以识别卧罐中缺陷的类型,量化缺陷的大小,有助于早期维护,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保证卧罐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有漏磁检测装置,通常采用人工驱动漏磁检测设备方式,导致以下缺陷:1、在使用现有漏磁检测设备时,为了得到能够清晰分辨缺陷的检测信号,需要磁化头提供足够大的磁化强度,而一旦磁化强度过大,漏磁检测设备与待检卧罐之间的磁吸附力也会过大,导致人工难以驱动漏磁检测设备;2、对于一些储存有毒有害介质或尺寸小的储运设备,检测人员不便进入设备内部开展工作,因此,人工驱动漏磁检测设备无法应用;3、在使用现有的漏磁检测器时,由于无法调节检测设备相对于漏罐的距离,因此,这种设备只适用于检测平整的储罐底板,对于存在弯曲部段的储罐底板,检测精度很差;且磁铁容易与储罐底板的外凸弯曲部段发生干涉,导致检测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的漏磁检测器由于衔铁和磁铁在漏磁检测过程中,无法调节相对于漏罐的高度,因此,只适用于平整的储罐底板,对于存在弯曲部段的储罐底板,精度很差且磁铁容易与储罐底板的弯曲部段发生接触干涉,导致检测设备经常的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包括在车体上安装第一驱动组件、升降组件以及漏磁检测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将漏磁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第二驱动组件产生向上的举力,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上下移动,调节装置的气隙高度,实现装置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在使用时不会与储罐底板的弯曲部段发生接触干涉,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包括:车体;第一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升降组件,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漏磁检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相对于车体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的推升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横杆上固接有至少一个吊挂部,所述吊挂部用于固定所述漏磁检测组件。优选的,所述的吊挂部包括与所述横杆固接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竖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对于竖杆倾斜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杆固定。优选的,所述的漏磁检测组件包括衔铁、固定板、永磁铁以及极靴;所述衔铁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衔铁的下端面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内通过所述调节螺栓的一连接端固定有霍尔传感器,所述永磁铁下端分别对应固接有极靴。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轮架;所述轮架固定在所述车体的下端,轮架内设有车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所述轮架上,用于驱动对应的车轮。优选的,所述的车体上设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步进电机、第一齿轮、推力球轴承以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轴承与所述轮架固定。更优选的,所述的车体上安装有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与所述霍尔传感器通讯连接。3、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包括在车体上安装的第一驱动组件、升降组件以及漏磁检测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将漏磁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第二驱动组件产生向上的举力,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上下移动,调节装置的气隙高度,实现装置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稳定运行,不易与储罐底板的弯曲部段发生接触干涉,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采用四轮驱动,选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提供动力,以驱动电机外体为支架支撑仪器的车轮转动,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安装在轮架两侧,电机保护壳安装在车轮外侧以保护电机,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速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刹车、和记录行进距离等功能,能够适应复杂的工况,使用时方便灵活;(3)本技术在车体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在轮架与齿轮之间安装有两个推力球轴承,步进电机的驱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借助推力球轴承实现车轮的360°旋转,又能保证转向机构不会承受轴向的压力,能够更灵活控制装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漏磁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推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轮架;6、车轮;7、驱动电机;9、电机保护壳;11、推力球轴承;14、永磁铁;15、极靴;16、衔铁;17、推升支架;171、横杆;172、竖杆;173、连接板;174、加强筋;20、调节螺柱;21、霍尔传感器盒;22、电动推杆;32、步进电机;33、第一齿轮;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第一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n升降组件,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n漏磁检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相对于车体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第一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
升降组件,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升支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漏磁检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推升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漏磁检测组件相对于车体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升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横杆上固接有至少一个吊挂部,所述吊挂部用于固定所述漏磁检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罐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磁检测组件包括衔铁、固定板、永磁铁以及极靴;所述衔铁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衔铁的下端面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内通过调节螺栓的一连接端固定有霍尔传感器,所述永磁铁下端分别对应固接有极靴。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王恩和忻忠史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