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98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包括:筒体(10)、设置于筒体(10)上的盖体(20)以及设置于筒体(10)内的分水管引导盘(30);分水管引导盘(30)包括浮盘(31)和设置于浮盘(31)上的分水管(32),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分水管(32)的另一端出水口穿过筒体(10)并延伸至通体(10)外侧。样品分装时通过上部的浮盘和分水管进行分样,浮盘可随着水面下降而下降,保障分样过程按要求从上部开始分样,保障样品的原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减少操作过程和操作失误,降低过程污染和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样品采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
本技术用于生态环境中水环境监测过程的水质样品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
技术介绍
水环境领域中水质样品的采集一般用水质采样器,根据国家水质采样标准对于采集的部分水样需要对其进行沉降以及分装处理,目前还没有对应的沉降器,只能用开口式普通桶进行操作。该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沉降效果差,且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改变了水体原始状态,对部分项目的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不能在水样运输过程中进行沉降,容易发生颠簸,造成泼洒和已沉降的悬浮物又浮起的问题,沉淀效果不好。样品沉降后分装样品需要从水面下指定深度(通常为5厘米左右)开始放出水样,直至水体明显沉降至沉淀物界面为止,开口式普通桶不能有效控制分样水层。因沉降时不能移动,必须在现场沉降30分钟,沉降消耗了大量时间,连续采集几个样品就直接影响到部分检测项目的样品采集分析时限要求,样品采集耗时长,效率低。所以目前样品的沉降对样品检测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沉降装置分装水样代表性差,沉降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盖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分水管引导盘;所述分水管引导盘包括浮盘和设置于所述浮盘上的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浮盘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出水口穿过所述筒体伸向所述筒体外侧。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靠近所述筒体内的底部设置。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多个阻尼器,所述多个阻尼器上下间隔分布,且阻尼孔的密度自上至下逐渐降低。可选的,所述筒体内的筒底为锥形结构,且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位于所述筒底的最低位置,所述污水出口设置有堵头。可选的,所述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还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能够与所述分水管的出水口连通,用于在分水时形成虹吸。可选的,所述虹吸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单向阀。可选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控制沉降时间。可选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用于控制所述筒体内外的气压平衡。可选的,所述盖体的内侧形成有凸起结构。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筒体的外侧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可根据情况现场沉降或放入运输车辆中沉降。运用沉降器中的两层阻尼器保障沉降效果的同时可以边运输边沉降,计时器报警后,立即开始分样。样品分装时通过上部的浮盘和分水管进行分样,浮盘可随着水面下降而下降,保障分样过程按要求从上部开始分样,整个系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采集样品,保障样品的原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减少操作过程和操作失误,降低过程污染和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样品采集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分水管引导盘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筒体;11-堵头;12-缓冲垫;20-盖体;21-计时器;22-泄压阀;23-凸起结构;30-分水管引导盘;31-浮盘;32-分水管;40-阻尼器;50-虹吸管;51-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包括:筒体10、设置于所述筒体10上的盖体20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的分水管引导盘30;所述分水管引导盘30包括浮盘31和设置于所述浮盘31上的分水管32,所述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也就是说分水管32的入水口的高度位置低于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预定值;所述分水管32的另一端出水口穿过筒体10伸向所述筒体10外侧。其中,筒体10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顶部开口,盖体20可以盖在该顶部开口位置,用于密封,以减少水样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保证水样的代表性。分水管引导盘30用于分装水,当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达到沉降时间后,利用分水管引导盘30将筒体10内的水样分装到各个容器中检测水样相关指标。为了提高水样的代表性,水样分装时抽取水面下指定深度的水为最佳取水方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分水管引导盘30设置了浮盘31和分水管32两部分,浮盘31漂浮在筒体10内的水面上,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根据需求设置,从而在通过分水管32取水时,随着筒体10内水面的下降,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也随着下降,所以始终保持取水位置为水面下指定深度,因此分装的水样代表性强。对于需要沉降的水样,可以取完水直接沉降,也可以带回去沉降,由于水样检测时间的限制,通常会在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沉降,以节约时间,但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颠簸,造成沉降效果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中,筒体1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器40,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40靠近所述筒体10内的底部设置。阻尼器40的作用是防止沉降下去的沉淀在此浮起,为了提高沉降效果通常设置多个阻尼器40,多个阻尼器40上下间隔分布,且阻尼孔的密度自上至下逐渐降低。如图2所示,筒体10内设置了两个阻尼器40,较佳的,上侧的阻尼器40的阻尼孔的密度大于下侧的阻尼器40的阻尼孔的密度,这样设置沉降效果更好,所需时间更短。具体的,阻尼器40为圆板结构,其上开设有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口朝上,小口朝下,因此沉淀物容易从大口侧进入小口侧,而不易从小口侧返回到大口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内的筒底为锥形结构,且在所述筒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位于所述筒底的最低位置,所述污水出口设置有堵头11。锥形结构的筒底有利于沉降物的聚集和排出,沉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下沉积,打开堵头11可将沉降物排出筒体10。参阅图1,为了便于分装,所述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还包括虹吸管50,所述虹吸管50能够与所述分水管32的出水口连通,用于在分水时形成虹吸。从而不需要借助水泵等动力部件即可实现将筒体10内水样取出。进一步,为了避免水倒流,所述虹吸管5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单向阀51,单向阀51可控制水流方向,避免水样倒流。也可以通过单向阀51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设置于所述筒体(10)上的盖体(20)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的分水管引导盘(30);/n所述分水管引导盘(30)包括浮盘(31)和设置于所述浮盘(31)上的分水管(32),所述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所述分水管(32)的另一端出水口穿过所述筒体(10)伸向所述筒体(10)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设置于所述筒体(10)上的盖体(20)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的分水管引导盘(30);
所述分水管引导盘(30)包括浮盘(31)和设置于所述浮盘(31)上的分水管(32),所述分水管(32)的一端入水口竖直向下设置,且其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浮盘(31)所在高度位置预定距离,所述分水管(32)的另一端出水口穿过所述筒体(10)伸向所述筒体(10)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器(40),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40)靠近所述筒体(10)内的底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设置有多个阻尼器(40),所述多个阻尼器(40)上下间隔分布,且阻尼孔的密度自上至下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样品沉降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的筒底为锥形结构,且在所述筒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位于所述筒底的最低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凤宁王殿常王启文吴兴华王雨春陈敏李姗泽米闯包宇飞胡明明温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施凤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