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组件及其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827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包括通流板、换热器及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通流板,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液管,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集液管设置,所述集液管的至少一端设有止挡片;所述止挡片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板组件,背板组件包括接水盘及止挡片,止挡片能够止挡集液管上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沿集液管流淌并滴落至接水盘的外部,进而避免冷凝水外流,消除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背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背板组件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制冷系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板组件及其制冷系统
本技术属于换热
,特别涉及一种背板组件及其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热管背板空调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换热系统,主要应用于机房中。背板组件是热管背板空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有部分背板组件中,背板组件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会流至机房,进而可能损坏机房内的设备,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后果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其制冷系统,旨在防止背板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流至外部,保证背板组件正常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包括通流板、换热器及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通流板,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液管,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集液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的至少一端设有止挡片;所述止挡片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内。本技术提供的背板组件,背板组件包括接水盘及止挡片,接水盘对应集液管设置,从而换热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流入接水盘,同时由于止挡片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接水盘内,止挡片能够止挡集液管上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滴落至接水盘的外部,进而避免冷凝水外流,消除安全隐患,有利于保证背板组件正常工作。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防止冷凝水外流,所述止挡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挡片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液管的两端。如此设置,集中在集液管上的冷凝水不会由集液管的两端滴落至接水盘的外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有利于背板组件正产工作。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实现换热器与通流板的连接,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互成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通流板。如此设置,连接板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将换热器及通流板相连接,进而保证背板组件能够正常工作。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设置。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保证连接板与通流板及换热器之间的稳固连接,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通流板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连接板与通流板及换热器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从而使得换热器与通流板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同时便于换热器的拆卸更换。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防止第一连接部上的冷凝水流出接水盘,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对所述止挡片沿竖直方向投影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中心。如此设置,由第一连接部流淌至集流管上的冷凝水能够被止挡片所止挡,防止第一连接部上的冷凝水流至外部,有利于背板组件正常工作。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换热器能够正常换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气管,所述集气管和换热管,所述集气管沿所述通流板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集液管的上方,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集气管与所述集液管之间,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气管与所述集液管。如此设置,集气管与集液管通过换热管相连通,从而保证换热器内的制冷剂能够正常循环流淌,进一步确保背板组件正常工作。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止挡片能够止挡全部的冷凝水,所述止挡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挡片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左右两边的所述换热管之外。如此设置,由于冷凝水产生于换热管上,两个止挡片设置在换热器左右两边的换热管之外能够使得止挡片止挡全部的冷凝水。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换热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还设有翅片。如此设置,设置多个换热管、且相邻换热器之间设有翅片均能够加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利于背板组件的换热。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为双盘管换热器;或,所述换热器为单盘管换热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背板组件。本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背板组件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制冷系统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背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背板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背板组件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背板组件;10、壳体;11、通流板;12、第一边板;13、第二边板;14、第三边板;15、第四边板;16、内腔;17、连接板;171、第一连接部;172、第二连接部;20、换热器;21、集液管;22、集气管;23、换热管;24、翅片;25、进液管;26、出气管;30、接水盘;31、导流管;32、接水盘底部;33、接水盘第一端部;34、接水盘第二端部;40、止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一并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背板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背板组件100,背板组件100应用在机房中,设置在外部机柜上,用于对机房进行冷却换热,从而使得机房能够达到预期温度,进而保证机房中的服务器正常工作。背板组件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及接水盘30,换热器20及接水盘30均与壳体10相连接,壳体10用于连接外部机柜并能够安置换热器20,换热器20用于对机房进行换热,接水盘30用于盛接背板组件100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壳体10包括通流板11、第一边板12、第二边板13、第三边板14及第四边板15,通流板11与第一边板12、第二边板13、第三边板14及第四边板15相连接并形成壳体10的内腔16;通流板11允许气流流通,第一边板12、第二边板13、第三边板14及第四边板15用于连接外部机柜,内腔16用于安置换热器2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流板11与第一边板12、第二边板13、第三边板14及第四边板15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板组件(100),包括通流板(11)、换热器(20)及接水盘(30),所述换热器(20)连接于所述通流板(11),所述换热器(20)包括集液管(21),所述接水盘(30)对应所述集液管(2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21)的至少一端设有止挡片(40);所述止挡片(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3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组件(100),包括通流板(11)、换热器(20)及接水盘(30),所述换热器(20)连接于所述通流板(11),所述换热器(20)包括集液管(21),所述接水盘(30)对应所述集液管(2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21)的至少一端设有止挡片(40);所述止挡片(4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3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片(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挡片(40)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液管(21)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100)还包括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包括互成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71)及第二连接部(172),所述第一连接部(171)连接于所述换热器(20),所述第二连接部(172)连接于所述通流板(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7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72)相互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100)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部(171)与所述换热器(20)通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72)与所述通流板(11)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通陈占西赵建刚彭显乐张举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