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5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手电筒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手电筒头、按钮和手电筒灯泡,所述手电筒头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按钮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异于所述手电筒头一侧的表壁上,所述手电筒灯泡安装于所述手电筒头的内部,通过防滑横条组件和防滑纵条的分布设计,两者与手电筒身主体的表壁间形成二号间槽和一号间槽,增强了相互垂直状的转动摩擦力和抽动摩擦力,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滑脱性能,同时通过防滑纵条、防滑横条组件表面上第一贴合层和第二贴合层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接触摩擦的稳定效果,配合两部分绑带的双重绑接操作,保证了对手电筒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落手电筒
本技术属于手电筒
,具体涉及一种防滑落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简称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一个典型的手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虽然是相当简单的设计,它一直迟至19世纪末期才被专利技术,因为它必须结合电池与电灯泡的专利技术,在早期因为电池的蓄电力不足,因此在英文中它被称为短暂的灯,爱迪生专利技术灯泡,法拉第专利技术电池,专利技术了真正意义上的手电。但其灯泡发光性能却十分不稳定,时明时暗,直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碱性电池的出现,手电的"照明功能"才算完成,现有的手电筒在应用的过程中,条状的手电筒在手持的过程中,易发生手部滑脱现象,从而造成手电筒的损坏,防滑性能不佳,实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手电筒的稳定手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具有较好防滑落性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手电筒头、按钮和手电筒灯泡,所述手电筒头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按钮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异于所述手电筒头一侧的表壁上,所述手电筒灯泡安装于所述手电筒头的内部,所述手电筒身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分布有多个防滑横条组件,多个所述防滑横条组件于所述安置槽内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二号间槽,所述手电筒身主体外壁上靠近所述安置槽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纵条,多个所述防滑纵条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外壁上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一号间槽,所述手电筒身主体异于所述手电筒头的一端安设有绑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滑落手电筒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横条组件为第一防滑横条构件,第一防滑横条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防滑横条和所述防滑纵条的表面上分别粘合有第二贴合层和第一贴合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滑落手电筒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绑带共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所述绑带为弹力带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滑落手电筒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横条组件和所述防滑纵条均设有对称的两部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滑落手电筒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横条组件和所述防滑纵条位于同一圆环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滑落手电筒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绑带的内壁上设有粘合层,粘合层为硅胶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防滑横条组件和防滑纵条的分布设计,两者与手电筒身主体的表壁间形成二号间槽和一号间槽,有效加强了人员手握手电筒身主体部分时的接触摩擦效果,增强了相互垂直状的转动摩擦力和抽动摩擦力,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滑脱性能,同时通过防滑纵条、防滑横条组件表面上第一贴合层和第二贴合层的设置,第一贴合层与第二贴合层为橡胶构件,进一步提升了接触摩擦的稳定效果,配合两部分绑带的双重绑接操作,令手电筒身主体的端头部与人员手腕部相连接,有效防止手部滑脱现象的产生,使手电照明过程中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手电筒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手电筒身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手电筒身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间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间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电筒身主体;2、手电筒头;3、按钮;4、绑带;5、一号间槽;6、第一贴合层;7、防滑横条组件;71、第一防滑横条;72、第二防滑横条;8、安置槽;9、防滑纵条;10、二号间槽;11、手电筒灯泡;12、第二贴合层;13、粘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1、手电筒头2、按钮3和手电筒灯泡11,手电筒头2安装于手电筒身主体1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按钮3安装于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手电筒头2一侧的表壁上,手电筒灯泡11安装于手电筒头2的内部,手电筒身主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8,安置槽8内分布有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于安置槽8内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二号间槽10,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靠近安置槽8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纵条9,多个防滑纵条9于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一号间槽5,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手电筒头2的一端安设有绑带4,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使手电照明过程中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手电筒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具体的,防滑横条组件7为第一防滑横条71构件,第一防滑横条7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防滑横条71和防滑纵条9的表面上分别粘合有第二贴合层12和第一贴合层6,本实施例中,第二贴合层12和第一贴合层6均为橡胶构件,进一步提升了接触摩擦的稳定效果。具体的,绑带4共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绑带4为弹力带构件,本实施例中,两个弹力带构件双重绑接的操作,令手电筒身主体1的端头部与人员手腕部相连接,有效防止手部滑脱现象的产生。具体的,防滑横条组件7和防滑纵条9均设有对称的两部分,本实施例中,两部分的防滑横条组件7和防滑纵条9较大程度上占满手电筒身主体1的外壁,有效加强了接触摩擦效果。具体的,防滑横条组件7和防滑纵条9位于同一圆环上,本实施例中,防滑横条组件7和防滑纵条9处于同一圆环圈线上的设置,保证了对人员手握手电筒身主体1部分时手心部分的平稳贴合。具体的,绑带4的内壁上设有粘合层13,粘合层13为硅胶构件,本实施例中,硅胶构件具备加好的接触舒适感和形变效果,进一步加强了绑带4于人员手腕位置处的绑接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2、图4和图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1、手电筒头2、按钮3和手电筒灯泡11,手电筒头2安装于手电筒身主体1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按钮3安装于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手电筒头2一侧的表壁上,手电筒灯泡11安装于手电筒头2的内部,手电筒身主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8,安置槽8内分布有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于安置槽8内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二号间槽10,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靠近安置槽8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纵条9,多个防滑纵条9于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一号间槽5,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手电筒头2的一端安设有绑带4,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1)、手电筒头(2)、按钮(3)和手电筒灯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头(2)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按钮(3)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所述手电筒头(2)一侧的表壁上,所述手电筒灯泡(11)安装于所述手电筒头(2)的内部,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8),所述安置槽(8)内分布有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多个所述防滑横条组件(7)于所述安置槽(8)内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二号间槽(10),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靠近所述安置槽(8)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纵条(9),多个所述防滑纵条(9)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一号间槽(5),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所述手电筒头(2)的一端安设有绑带(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落手电筒,包括手电筒身主体(1)、手电筒头(2)、按钮(3)和手电筒灯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头(2)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的端头部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按钮(3)安装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所述手电筒头(2)一侧的表壁上,所述手电筒灯泡(11)安装于所述手电筒头(2)的内部,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8),所述安置槽(8)内分布有多个防滑横条组件(7),多个所述防滑横条组件(7)于所述安置槽(8)内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二号间槽(10),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靠近所述安置槽(8)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纵条(9),多个所述防滑纵条(9)于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外壁上的两两之间形成有一号间槽(5),所述手电筒身主体(1)异于所述手电筒头(2)的一端安设有绑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赛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迈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