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继原专利>正文

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74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控制柜、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控制柜内设置PLC;集气管沿气源输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压力变送器、压力表、球阀、15KW电换热器和前置过滤器;压缩增压组件包括油箱、电机、液压泵、控制阀组、缸体总成和安全阀组,缸体总成的进气口与前置过滤器的第一排气口相连,第一粗脱水塔的进气口与压缩增压组件的排气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集气管出增设电换热器,预防由于天气寒冷导致天然气中水结冰,而且缸体总成采用双侧高效压缩,解决现有技术压缩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
本技术属于流体输送设备
,具体是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气井经过长期开采,井口压力从高压慢慢降低至0.3-2MPa,从气井出来的天然气(含少量水)需增压至3-3.5MPa以上,然后通过长输管道输送至处理站集中处理。为充分挖掘老井潜力,实现产量最大化,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增产增效,降低放空带来的环境污染,燃气回收装置的研究一直是气采企业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常采用的燃气回收装置为压缩橇,对于老井天然气的开采作业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天然气在低压时其中存在的水为不饱和水,含水量在10%-25%不等,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天然气中的水存在结冰的现象,影响开采作业效率;2.因这种工况井口较多,实际每天井口排气量不稳定,常规的单缸压缩增压装置效率低、工作负荷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在集气管出增设电换热器,预防由于天气寒冷导致天然气中水结冰,而且缸体总成采用双侧高效压缩,解决现有技术压缩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控制柜、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控制柜内设置PLC;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依序顺接;所述集气管沿气源输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压力变送器、电换热器和前置过滤器;所述压缩增压组件包括油箱、电机、液压泵、控制阀组、缸体总成和安全阀组,油箱通过高压软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与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控制阀组,控制阀组实现液压油的加载及换向,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缸体总成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控制阀组的回油口连接回油过滤器后返回油箱;缸体总成的低压气进气口与前置过滤器的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粗脱水塔的进气口与压缩增压组件的排气口相连,第一粗脱水塔下端设有液位计和气动阀,液位计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PLC的控制端连接气动阀的受控端;第一粗脱水塔的第一排气口连接至场站集输站。进一步地,所述缸体总成包括油缸和位于油缸两侧的气缸;所述油缸包括油缸缸体,油缸缸体的两端设置油封组件,油缸缸体内设置油缸活塞和位于油缸活塞两侧的活塞杆,油缸活塞与油缸缸体密封式滑动连接,油缸缸体上设置两个油孔,两个油孔分别位于油缸活塞的两侧;所述气缸包括气缸缸体、位于气缸缸体端部的气缸端盖、位于气缸缸体内的气缸活塞,靠近油缸的气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气封组件,远离油缸的气缸端盖上设置位置传感器、低压气进气口和高压气排气口;所述活塞杆远离油缸活塞的一端贯穿油封组件、气封组件后与气缸缸体内的气缸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与油封组件、气封组件密封式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油封组件与气封组件之间设置排油缝隙,靠近油缸的气封端盖上设置与排油缝隙相连通的排油孔。进一步地,所述油封组件包括油封挡圈、油封挡板,油封挡圈和油封挡板之间设置油缸轴封铜环和活塞油封衬套,活塞油封衬套的内侧设置油封密封圈,油封挡板与油缸缸体之间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封组件包括气缸轴封铜环、气封挡圈以及位于气缸轴封铜环和气封挡圈之间的气封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缸体外设水缸缸体,水缸缸体两端分别与气缸端盖密封连接,气缸缸体与水缸缸体之间围组成冷却液容纳腔,水缸缸体上设有与冷却液容纳腔相通的冷却液进液口和冷却液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过滤器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一粗脱水塔的进气口相连。进一步地,还包括顺接的第二粗脱水塔、减压装置、第三出脱水塔和燃气发电机,所述第二粗脱水塔的进气口与第一粗脱水塔的第二排气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框架顶部设置冷却器。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在集气管出增设电换热器,预防由于天气寒冷导致天然气中水结冰的问题。2.缸体总成采用双侧高效压缩,极大的提升了天然气压缩效率。3.机组采用风冷和闭式循环水冷方式冷却,整体封闭橇装,具体自动化及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方便,节约经营成本。4.缸体总成采用双侧有效压缩,极大的提升了天然气压缩效率,具体为:由电机带动液压泵产生高压油驱动液压缸内活塞运动,通过周期性的改变动力油的流动方向,控制并带动油缸活塞往复运动,实现天然气气液的吸入和压出,从而实现天然气气液的增压。机组可采用恒功率或变功率控制,根据不同工况合理利用有限功,达到最佳功效比,提高功率利用率。5.对天然气中的水和沙进行粗过滤,过滤、压缩后的气体输送到集输站集中处理,解决现有技术中配备双塔吸附脱水带来的成本较高问题。6.本申请在前置过滤器与第一粗脱水塔之间增设一条管路,对于气井中压力值较高的天然气直接进行脱水,降低装置的能耗。7.本技术在油缸与气缸之间采用了两级密封与防漏油措施。在油缸的端部安装了油密封组件,在气缸的端部安装了气密封组件,并在气密封组件与油密封组件之间设计了排油缝隙和排油孔,如果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油密封组件渗透出来,此时漏出的液压油将聚集在油密封组件与气密封组件之间的缝隙内,沿排油孔排到压缩增加组件外的接油盒,在接油盒上有废油量监测装置,检修人员发现数据异常后,就会对油密封组件进行更换处理,油无法通过气密封装置进入气室,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缸体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缸体总成剖面图图5是图4中标号A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标号B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管路布置工艺图。图中:1-框架,2-第三出脱水塔,3-燃气发电机,4-控制柜,5-集气管,6-第一粗脱水塔,7-第二粗脱水塔,8-减压装置,9-冷却器,10-压力变送器,11-电换热器,12-前置过滤器,13-油箱,14-电机,15-液压泵,16-缸体总成,17-油缸缸体,18-油缸活塞,19-活塞杆,20-油孔,21-油封挡圈,22-油封挡板,23-油缸轴封铜环,24-活塞油封衬套,25-油封密封圈,26-螺杆,27-气缸缸体,28-气缸端盖,29-气缸活塞,30-位置传感器,31-低压气进气口,32-高压气排气口,33-磁铁固定块,34-气缸轴封铜环,35-气封挡圈,36-气封密封圈,37-排油缝隙,38-排油孔,39-水缸缸体,40-冷却液进液口,41-冷却液出液口,42-磁铁调整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控制柜、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控制柜内设置PLC;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依序顺接;/n所述集气管沿气源输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压力变送器、电换热器和前置过滤器;/n所述压缩增压组件包括油箱、电机、液压泵、控制阀组、缸体总成和安全阀组,油箱通过高压软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与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控制阀组,控制阀组实现液压油的加载及换向,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缸体总成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控制阀组的回油口连接回油过滤器后返回油箱;缸体总成的低压气进气口与前置过滤器的第一排气口相连;/n所述第一粗脱水塔的进气口与压缩增压组件的排气口相连,第一粗脱水塔下端设有液位计和气动阀,液位计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PLC的控制端连接气动阀的受控端;第一粗脱水塔的第一排气口连接至场站集输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控制柜、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控制柜内设置PLC;集气管、压缩增压组件和第一粗脱水塔依序顺接;
所述集气管沿气源输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压力变送器、电换热器和前置过滤器;
所述压缩增压组件包括油箱、电机、液压泵、控制阀组、缸体总成和安全阀组,油箱通过高压软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与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控制阀组,控制阀组实现液压油的加载及换向,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接缸体总成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控制阀组的回油口连接回油过滤器后返回油箱;缸体总成的低压气进气口与前置过滤器的第一排气口相连;
所述第一粗脱水塔的进气口与压缩增压组件的排气口相连,第一粗脱水塔下端设有液位计和气动阀,液位计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PLC的控制端连接气动阀的受控端;第一粗脱水塔的第一排气口连接至场站集输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回收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总成包括油缸和位于油缸两侧的气缸;
所述油缸包括油缸缸体,油缸缸体的两端设置油封组件,油缸缸体内设置油缸活塞和位于油缸活塞两侧的活塞杆,油缸活塞与油缸缸体密封式滑动连接,油缸缸体上设置两个油孔,两个油孔分别位于油缸活塞的两侧;
所述气缸包括气缸缸体、位于气缸缸体端部的气缸端盖、位于气缸缸体内的气缸活塞,靠近油缸的气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气封组件,远离油缸的气缸端盖上设置位置传感器、低压气进气口和高压气排气口;
所述活塞杆远离油缸活塞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原罗常恒
申请(专利权)人:李继原罗常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