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的便携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便携式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第四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第四支撑组件分别可收纳至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中,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相互配合组合固定,其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且配合第三支撑组件、第四支撑组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调节笔记本或其他移动终端地角度,提供多个角度供使用者选择,给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离的便携式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脑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脑或平板支架。
技术介绍
笔记本或者平板的电脑支架,通过舒适的方式来使用,根据人体工程学,人机的设计理念的参与,获得舒适的电脑使用体验,进而达到帮助使用者调整坐姿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电脑支架体积较大,携带以及使用及其不便,在日常使用尤其是办公携带等情况下,其便捷程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现有的电脑支架还存在支撑结构复杂、体积过大的问题,在日常使用中,无法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坐姿提供不一样的支撑角度,导致其实用性相对较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多个折痕的方式,通过调节各个折痕的弯折角度,实现电脑、桌面与电脑之间之间的调节角度,但通过折痕的方式,其弯折复杂,且弯折的折痕在使用频繁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裂痕导致损坏,其使用寿命短。现有技术中磁吸等方式实现电脑支撑的方式,其高度固定,无法进行调整,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调节电脑的倾斜角度,在使用中出现不方便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电脑支架,普遍存在高度为固定,不便于调节,且使用时,只适用于电脑等较大的设备,而对于手机等其他小型的移动终端的使用时,容易出现不适配或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且在外出携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电脑支架与手机支架同时携带,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方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式的便携式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结构复杂、体积过大、容易损坏、无法调节倾斜角度、且不便于携带、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分离式的便携式支架,所述支架能够在收纳状态和支撑状态下切换,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贴合形成整体结构;在支撑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分离以支撑图像显示设备;第一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朝向第一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二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朝向第二壳体内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基座的磁吸组件的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磁极相反的第二磁吸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第二安装槽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具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基座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基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凸耳;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具有与第三倾斜面配合设置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四支撑组件还包括第四基座和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基座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四凸耳。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耳配合设置的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凸耳配合设置的第四避让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座背向第一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组件;所述第二基座背向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滑组件的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防滑组件的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软胶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软胶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三基座背向第三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组件,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软胶组件;所述第四基座背向第四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置有第四防滑组件,所述第四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软胶组件。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相互配合组合固定,简单、快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同时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内设置容置空间,支架还包括有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高度不同的第三支撑组件、第四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第四支撑组件可收纳至容置空间内,可以有效地调节笔记本或其他移动终端地角度,提供多个角度供使用者选择,给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处于各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架轴测图的爆炸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另一侧轴测图的爆炸视图的;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的支架分解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的支架分解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的支撑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0、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容置空间;111、第一避让槽;12、第一壳体;121、第一定位柱;13、第一基座;131、第一磁吸组件;1311、第一磁铁;1312、第一安装槽;132、第一安装柱;133、第一定位凹槽;14、第一软胶组件;15、第一防滑组件;151、第一定位凸起;152、第一凸起;153、第一凹槽;20、第二支撑组件;21、第二容置空间;211、第二避让槽;22、第二壳体;221、第二定位柱;23、第二基座;231、第二磁吸组件;2311、第二磁铁;2312、第二安装槽;232、第二安装柱;233、第二定位凹槽;24、第二软胶组件;25、第二防滑组件;251、第二定位凸起;252、第二凸起;253、第二凹槽;30、第三支撑组件;31、第三壳体;311、第三定位柱;32、第三基座;321、第三凸耳;322、第三安装柱;33、第三防滑组件;34、第三软胶组件;40、第四支撑组件;41、第四壳体;411、第四定位柱;42、第四基座;421、第四凸耳;422、第四安装柱;43、第四防滑组件;44、第四软胶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的便携式支架,所述支架能够在收纳状态和支撑状态下切换,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贴合形成整体结构;在支撑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分离以支撑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的便携式支架,所述支架能够在收纳状态和支撑状态下切换,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贴合形成整体结构;在支撑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分离以支撑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可收纳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磁吸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朝向第一壳体内壁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二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朝向第二壳体内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基座的磁吸组件的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磁极相反的第二磁吸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第二安装槽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粒创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