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连接装置、车载固定设备及车载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72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载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连接装置、车载固定设备及车载支架,该车载连接装置包括:悬臂组件,其包括两个关节部和两个连接臂,两个连接臂各自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到两个关节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关节部的两个连接结构,两个连接结构分别用于连接固定装置和移动终端支架。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连接装置可调换固定装置,且能够提供充分的高度调整范围和角度调整灵活度,尤其适用于车载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连接装置、车载固定设备及车载支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载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连接装置、车载固定设备及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移动终端支架一般包括夹持或插接在出风口处的固定装置,以及与固定装置连接的支架。不同车型的出风口位置高低会有差异,移动终端位置过低,用户在使用中需要频繁低头,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调整移动终端的高度和角度,以便于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例如导航等)。然而现有的出风口支架难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夹具和车载固定设备和车载支架,以实现对车载设备的高度的有效调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连接装置,包括: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包括第一关节部、第二关节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第一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关节部并用于与固定于车内的固定装置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关节部并用于与移动终端支架连接。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的螺柱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柱上的螺母,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的螺柱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柱上的螺母;所述螺柱为空心结构并且侧壁设有纵向切口,所述螺柱内设有可供万向球插入连接的容置空间。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万向球,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的万向球。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二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二关节部、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在与所述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四销轴对应位置处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插入的销孔。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销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三销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销轴的轴心与所述第四销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并且,所述第一销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三销轴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二销轴的轴心与所述第四销轴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线。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一关节部之间、以及第二连接臂与第二关节部之间均设有阻尼结构。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节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关节部两侧的第一连接片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组之间;所述第二关节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关节部两侧的第二连接片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组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固定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载连接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可夹持于空调出风口位置处的夹子或可吸附于车内的吸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载固定设备,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的移动终端支架。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连接装置通过利用悬臂组件连接固定装置和移动终端支架,使得连接装置能够实现相对于固定端对支架高度和角度的有效调整,且连接装置整体结构小巧美观,非常适用于车载出风口移动终端支架。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连接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连接装置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固定设备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固定设备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固定设备的使用状态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第一关节部10,第一销轴11,第三销轴12,第一销孔131、132,第一连接部14;第二关节部20,第二销轴21,第四销轴22,第二销孔231、232,第二连接部24;第一连接臂31,第二连接臂32,第三销孔331、332,第四销孔341、342,加强筋35;第一连接结构41,第二连接结构42;固定装置50,出风口固定件52,挡板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和爆炸图。该车载连接装置包括悬臂组件,以及连接到悬臂组件上的第一连接结构41和第二连接结构42。悬臂组件包括第一关节部10、第二关节部20、第一连接臂31和第二连接臂32。第一连接臂31一端与第一关节部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关节部2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32一端与第一关节部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关节部2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41固定连接到第一关节部10,第二连接结构42固定连接到第二关节部20。从而通过转动两个连接臂31、32,使第二关节部20相对于第一关节部10抬高或降低,相应地调节第二连接结构42以及安装在第二连接结构42上的移动终端支架相对于第一连接结构41以及安装在第一连接结构41上的固定装置的高度。第一连接结构41用于连接固定于车内的固定装置。第二连接结构41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支架。固定装置可以是任何结构,例如可以是固定于出风口的夹具、插接件,或是固定于仪表台、车窗的吸盘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仅为举例,固定装置还可以用于固定在车内的其他装置。第一连接结构41固定连接到第一关节部10,第二连接结构42固定连接到第二关节部20。如此使得能够通过转动两个连接臂31、32,灵活调整安装在第二关节部10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高度。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1通过第一连接部14固定连接到第一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连接装置包括:/n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包括第一关节部、第二关节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n第一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关节部并用于与固定于车内的固定装置连接;/n第二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关节部并用于与移动终端支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连接装置包括:
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包括第一关节部、第二关节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
第一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关节部并用于与固定于车内的固定装置连接;
第二连接结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关节部并用于与移动终端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的螺柱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柱上的螺母,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的螺柱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柱上的螺母;
所述螺柱为空心结构并且侧壁设有纵向切口,所述螺柱内设有可供万向球插入连接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关节部的万向球,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关节部的万向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二关节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部、所述第二关节部、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在与所述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对应位置处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利潘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