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68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包括若干个扇形骨架组合胶粘组合而成的圆柱形内肋结构,所述扇形骨架靠近轴心位置的一端设置有组合部,所述组合部与组合部之间接触的位置采用朝向轴心的圆弧结构过渡并且构成类圆形空腔,圆弧过渡结构的末端即远离轴心的一端连接有贴合部,所述贴合部远离组合部的一端设置有缠绕部,所述缠绕部与所述缠绕部之间通过贴合部连接在一起并且组合为类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让结构壁管材在缠绕完成后整体的密封性和强度得到提高,不管是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抵抗和缓解,结构壁管材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口径结构壁管材,特别是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
技术介绍
在道路建设当中,需要预埋管道,再将泥土和混凝土覆盖上去,与地面上的排水槽相通以此将水流排出,但是由于地质的变化和使用时间的增加,外部的泥土和混凝土容易将管道压垮,使管道发生变形漏水,无法及时将地面的水流或者污水流出,容易造成堵塞或者地面塌陷。现有技术中结构壁管材的缠绕管多数采用中空的聚丙烯肋管进行缠绕,有部分采用在中空缠绕管中增设一道加强肋的方式以此来增加整体管材的结构强度,但是在对缠绕管缠绕的过程中,具有加强肋的缠绕管中的加强肋容易变形易位,让缠绕管的性能受损,使缠绕后的结构壁管材之间强度较低,在强压下容易发生裂缝或者解体现象,且较大口径的结构壁管材在地质变化时承压压力的面积较大,更易容易被挤压坍塌变形,更需要较好的防护耐压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包括:管体、扇形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包括:管体(5)、扇形骨架(1),其特征在于,/n由若干个扇形骨架(1)组合胶粘组合而成的圆柱形内肋结构,所述圆柱形内肋结构用于缠绕在管体(5)的外圆周面;/n所述扇形骨架(1)靠近轴心位置的一端设置有组合部(12),所述组合部(12)与组合部(12)之间接触的位置采用朝向轴心的圆弧结构过渡并且构成类圆形空腔,圆弧过渡结构的末端即远离轴心的一端连接有贴合部(11),所述贴合部(11)远离组合部(12)的一端设置有缠绕部(10),所述缠绕部(10)与所述缠绕部(10)之间通过贴合部(11)连接在一起并且组合为类圆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包括:管体(5)、扇形骨架(1),其特征在于,
由若干个扇形骨架(1)组合胶粘组合而成的圆柱形内肋结构,所述圆柱形内肋结构用于缠绕在管体(5)的外圆周面;
所述扇形骨架(1)靠近轴心位置的一端设置有组合部(12),所述组合部(12)与组合部(12)之间接触的位置采用朝向轴心的圆弧结构过渡并且构成类圆形空腔,圆弧过渡结构的末端即远离轴心的一端连接有贴合部(11),所述贴合部(11)远离组合部(12)的一端设置有缠绕部(10),所述缠绕部(10)与所述缠绕部(10)之间通过贴合部(11)连接在一起并且组合为类圆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10)、贴合部(11)、组合部(12)三者采用一体化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肋组合加强的大口径结构壁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12)中两端圆弧过渡结构的连接处凹向轴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飞陈建福林志康罗良思林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纳川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