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64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具有内置物保护单元,所述内置物保护单元用于保护内置物,还能容易地局部限制折曲以进行保护。在插入部的末端侧的弯曲部(6)内和挠性管部(5)内,以由外装管(32)覆盖的状态贯穿插入有作为细长的挠性内置物的光导纤维束(31),并且,其外侧由保护用线圈部件(34)覆盖。在弯曲部(6)弯曲较大的部分配置的光导纤维束(31)上,由于有较大的外力作用,因此,在覆盖该部分的保护用线圈部件(34)上,通过粘接剂(36a)将相邻的线材粘接在一起,形成硬质部(38),以限制过度的折曲,从而形成长期有效地保护内置物的结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其在插入部内设有用于保护内置物的保护单元。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中,公开了内置物上包覆有螺旋管的内窥镜。另外,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中,记录了根据施加在内置物上的轴向压力来改变间距的螺旋管。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14337号中,记录了这样的内窥镜内置物由螺旋管包覆,并且,螺旋管上填充有软性的粘接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14337号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中,使特别要保护的部分为紧密卷绕状态。结果,在卷绕稀疏的部分,由于沿轴向形成因没有线材的部分和有线材的部分而产生的大的高低差,因此,在弯曲时,可能勾在弯曲件等相邻部件上。在该情况下,螺旋之间的卷绕间距混乱,可能无法获得预定的保护效果。另外,混乱的结果是可能导致内置物寿命变短。另外,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14337号中,想出了这样的内窥镜通过在线材之间填充具有柔性的填充剂,来添埋上述高低差部分,从而具有防止勾挂的效果。另外,还想出了这样的内窥镜通过在保护用线圈的一部分填充填充剂,能够使保护线圈的挠性发生变化,但在该情况下,由于没有填充填充剂的卷绕稀疏的部分露出,因此,不具有防止所述高低差的勾挂的效果。另外,可以组合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和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14337号,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06404号的卷绕稀疏的部分填充填充剂,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了以下的双重麻烦不仅要制作紧密卷绕和稀疏卷绕混合的保护用线圈,而且,必须填充填充剂。另外,内置物的特别要保护的位置,由内置物的布置、弯曲部的结构、弯曲角度等确定,因此,所述位置根据机种而不同,而要制作对应于机种的稀疏卷绕和紧密卷绕混合的线圈,成本升高。另外,通过设置紧密卷绕部分,虽然可以调整轴向的挠性,但是,也存在不能对应于圆周方向来改变挠性的缺点。即,现有技术中,不是这样的内窥镜兼具局部地保护内置物和防止与相邻部件勾挂的双重效果,制作便宜且能够对应于机种设定要保护的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具有内置物保护单元,该内置物保护单元不仅保持内置物的保护功能,还能够实现局部地抑制折曲的内置物保护,并且,便宜且能够根据机种容易地变更设定要保护的部分。本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包括细长的插入部,其用于插入到体腔内,并具有弯曲部;细长的挠性体,其作为内置物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并且根据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动作而折曲;保护用螺旋体,其通过将具有预定弹性的线材形成为紧密卷绕的螺旋状而构成,并且包覆所述挠性体,用于保护折曲的所述挠性体;限制部,其通过使所述保护用螺旋体的相邻的线材之间紧固而形成,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用螺旋体的折曲。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保护用螺旋体的相邻的线材之间紧固,能够简单地形成限制保护用螺旋体的折曲的限制部。并且形成了这样的内置物保护单元不仅保持了内置物的保护功能,还能够实现局部地抑制折曲的内置物保护,而且,便宜且能够对应于机种容易地变更设定要保护的部分。根据本技术,不仅保持了内置物的保护功能,还能够实现局部地抑制折曲的内置物保护,并且,便宜且能够对应于机种容易地变更设定要保护的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窥镜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插入部的末端侧的内部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表示由保护用线圈部件保护光导纤维束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将图3中所示的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的粘接剂的位置位于弯曲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通过粘接剂在使弯曲部弯曲最大的状态下的曲率半径最小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图。图6是表示与图3中所示的粘接剂的固定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的示例的图。图7是表示与图3中所示的粘接剂的固定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的示例的图。图8是表示在使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时,在周向的整周上进行固定时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在使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时,在周向上的一部分进行固定时的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在使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时,在周向上的一部分进行固定时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保护用线圈部件的后端附近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12是表示挠性管部内的保护用线圈部件的后端附近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13是与在后端没有设置硬质部的情况进行比较,是设有硬质部的情况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在插入部的末端侧设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5是表示使第一弯曲部向下方弯曲90°、使第二弯曲部向上方弯曲90°时的弯曲件的概略形状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在具有本技术实施例3的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在插入部的末端侧安装有内窥镜插入辅助工具的状态的结构的图。图17是表示从图16所示的状态使内窥镜插入辅助工具的气球向前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18是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使气球膨胀后,进行将轴拉回的操作,以拉近肠管的状态的图。图19是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使弯曲部弯曲,在使气球收缩后,使气球向前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20是表示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使气球膨胀的状态的图。图21是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进行将轴拉回的操作,以拉近肠管的状态的图。图22是表示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标号说明1内窥镜;2插入部;3操作部;5挠性管部;6弯曲部;7末端部;11弯曲件;13末端部主体;18观察窗;19照明窗;31光导纤维束;32外装管;34保护用线圈部件;36、36a粘接剂;37末端侧硬质部;38硬质部;44送气送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1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窥镜的外观,图2表示插入部的末端侧的内部结构,图3表示由保护用线圈部件保护光导纤维束的结构,图4表示将图3中所示的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的粘接剂的位置位于弯曲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图5表示通过粘接剂在这样的位置进行固定在使弯曲部弯曲最大的状态下其曲率半径最小的位置。图6和图7表示与图3中所示的粘接剂的固定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的示例,图8至图10表示在将保护用线圈部件的线材之间固定时的周向上的固定部的结构,图11表示保护用线圈部件的后端附近的结构,图12表示挠性管部内的保护用线圈部件的后端附近的结构,图13表示与现有示例进行比较时本实施例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窥镜1包括用于插入到体腔内等的细长的插入部2;设置在该插入部2的基端的操作部3;和从该操作部3的侧部伸出的万用线(universal cable)4。在该万用线4的端部设有未图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可装卸地与光源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连接。插入部2包括细长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5;与该挠性管部5的末端连接的可弯曲的弯曲部6;以及与该弯曲部6的末端连接的硬质的末端部7。在操作部3上设置有弯曲操作旋钮8,操作者通过进行使该弯曲操作旋钮8转动的操作,能够使弯曲部6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另外,在操作部3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处置工具插入口9。操作者通过从该处置工具插入口9插入处置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的插入部,其用于插入到体腔内,并具有弯曲部;细长的挠性体,其作为内置物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并且根据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动作而折曲;保护用螺旋体,其通过将具有预定弹性的线材形成为紧密卷绕的 螺旋状而构成,并且包覆所述挠性体,用于保护折曲的所述挠性体;限制部,其通过使所述保护用螺旋体的相邻的线材之间紧固而形成,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用螺旋体的折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谷高嗣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