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5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包括泵体,齿轮组件设置在泵体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进油口为开设在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齿轮组件一侧,出油口为开设在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齿轮组件一侧,循环管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出油口连通,还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循环管道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免失压效果差、油路易损坏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
本技术属于油泵
,涉及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飞行器中使用的喷气发动机燃油油泵在油路出现气泡时会造成油泵的突然失压,使油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导致燃油不能进入发动机内部燃烧,在一瞬间由于发动机内部燃烧停止引发飞行器瞬间失去动力,就会下坠;而重新启动过程复杂,成功发动率低。因此,提供一种燃油管路内即使出现气泡也不会导致失压的油泵是很必要的。目前广泛应用的齿轮油泵即使能够避免失压情况的出现,但是效果不好,而且存在油路易损坏、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免失压效果差、油路易损坏堵塞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包括泵体,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为开设在所述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一侧,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为开设在所述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一侧,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出油口连通,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另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压块,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循环管道上,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压块上,所述弹性支撑件呈椭圆形,在所述压块和所述循环管道内壁的压力下呈圆形,用于卡设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内壁上,滤网,所述滤网为圆形,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安装螺杆,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压块上,所述安装螺杆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压块为棱柱形,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内壁上,所述安装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为两个,均沿所述循环管道的周向设置在其内壁上,两个所述限位凸沿之间形成限位凹槽,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压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的中心位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的泵体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燃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泵体,齿轮组件运转,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齿轮组件运转,由进油口流至出油口排出。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通过循环管道连通,在一个进油口、一个出油口正常输送燃油的同时,燃油通过循环管道在另一进油口、另一出油口之间形成循环油路。当通过一个进油口进入的燃油中有气泡时,这部分燃油会被分流至两个出油口流出,且在流动过程中会被碎化,流至另一出油口的气泡会随出油管通过循环管道流至另一进油口,之后又会在泵体内分流,一部分流至第一个出油口流出,一部分流回第二个出油口,如此循环,直至将气泡全部挤出泵体,通过出油管排出,防止气泡过多造成油泵失压。在燃油经过循环管道时,都会从过滤装置经过,从而对气泡进行先行破碎,再经齿轮组件进行破碎,气泡的消除效果好,另外,过滤装置能够对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对油路的粘连避免造成损坏,也避免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堵塞,设置合理,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当三者转动时,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由进油口流至出油口排出。设计合理,利用齿轮间的转动配合实现燃油的吸入和排出。3、本技术中弹性支撑件在一般状态下呈椭圆形,将滤网进行收缩,使弹性支撑件带着滤网顺利从第一安装孔内进入至循环管道内,进入后,将压块向第一安装孔内推入,使压块对弹性支撑件进行挤压,从而使弹性支撑件不断展开,最终变为圆形,与循环管道的内壁相贴合,将滤网铺设在整个循环管道内部截面上,从而实现对流经燃油的过滤和对气泡的破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另外,当需要拿出时,只需将压块从第一安装孔内取出,使弹性支撑件恢复到原状即可,从而便于对滤网的清洗和更换,设计合理,操作便捷。4、本技术安装螺杆的一端转动卡设在第二安装孔内,安装螺杆通过螺纹穿设在压块上开设的螺纹孔内,在安装压块和滤网的过程中,只需旋动安装螺杆,使压块沿着安装螺杆不断向靠近第一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使压块挤压弹性支撑件并安装到第一安装孔内。当需要将滤网取出时,反向旋动安装螺杆,使压块安装螺杆沿着安装螺杆不断向远离第一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使弹性支撑件恢复原状,将压块和滤网取出,操作便捷,实用性强。5、本技术中两个限位凸沿之间形成的限位凹槽对弹性支撑件在受到挤压变形过程中提供轨道、在最终与循环管道内壁贴合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弹性支撑件沿循环管道的周向滑动变形,避免发生倾斜和扭曲,可靠性强。6、本技术中密封圈的设置,使压块与循环管道之间形成密封,避免燃油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靠性强。7、本技术中主动齿轮设置在泵体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能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可靠啮合,保证燃油在泵体内能够稳定输送,提高本技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凸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滤网取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滤网在循环管道内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2-齿轮组件,3-进油口,4-出油口,5-循环管道,6-过滤装置,21-主动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23-第二从动齿轮,61-压块,62-第一安装孔,63-弹性支撑件,64-滤网,65-安装螺杆,66-螺纹孔,67-第二安装孔,7-限位凸沿,8-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包括泵体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体(1),/n齿轮组件(2),所述齿轮组件(2)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n进油口(3),所述进油口(3)为开设在所述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2)一侧,/n出油口(4),所述出油口(4)为开设在所述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2)一侧,/n循环管道(5),所述循环管道(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3)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出油口(4)连通,/n过滤装置(6),所述过滤装置(6)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5)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1),
齿轮组件(2),所述齿轮组件(2)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
进油口(3),所述进油口(3)为开设在所述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2)一侧,
出油口(4),所述出油口(4)为开设在所述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2)一侧,
循环管道(5),所述循环管道(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3)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出油口(4)连通,
过滤装置(6),所述过滤装置(6)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5)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21),所述主动齿轮(21)转动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
第一从动齿轮(2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2)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21)的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21)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2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21)的另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2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压块(61),
第一安装孔(62),所述第一安装孔(62)开设在所述循环管道(5)上,所述压块(6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62)内,
弹性支撑件(63),所述弹性支撑件(63)设置在所述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张瑾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玄云涡喷动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