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46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包括加持结构(15)、支撑杆件(10)、人行通道(5)和环形轨道(2);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加持螺栓(3)和摩擦垫块(6),所述加持螺栓(3)通过挤压所述摩擦垫块(6)固定在安全壳(1)两侧;在所述加持结构(15)上方设置有所述人行通道(5)和所述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上通过设置固定锚具(7)安装机械设备;所述支撑杆件(10)上部与所述加持结构(15)的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杆件(10)下部固定在环吊梁上。本设计可使安全壳上面直接安装诸如旋转式反应堆厂房临时顶盖、电机以及电动滑轮等其他临时建筑结构或机械设备,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
本技术属于核电站安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安全壳内的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以AP/CAP系列为首的国内第三代核电技术,其核岛安全壳属于较为柔性的敞口钢筒体。目前第三代核电站机型种类多样,安全壳的尺寸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CAP1400核电站为例,安全壳的厚度在52mm左右,直径接近43m,整体较柔,在外力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AP/CAP系列先进核电站采用开顶式的施工方式,能够提高建安效率,缩短建造周期,但我国在建和审批中的开顶式核电项目大多在沿海地区,施工时,反应堆厂房内部已安装的设备设施受环境的影响极大,增加了工程风险,因此需要在安全壳顶端安装临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其中旋转式的反应堆厂房临时顶盖就属于有效的措施之一,设计合理的反应堆厂房临时顶盖将从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多个方面改善核电站的建造过程。虽然该支座能够满足大多数结构和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求,但旋转式钢膜结构临时顶盖的重量大多超过200吨,索膜结构临时顶盖钢索的张拉力也会很高,而安全壳筒体侧向受力能力较弱,当台风作用下受力不均时,极易造成安全壳的变形加大,从而导致轨道变形超限,造成卡轨无法运行的不良结果。旋转式临时顶盖要求实现其自身的转动功能及承受超强载荷外,还需将轨道、滑轮以及电机等安装在安全壳钢性筒体上,并还需满足排水和人工操作检修等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来满足旋转式临时顶盖及一些特殊临时结构的安装和运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通过该支座,解决的是旋转式临时顶盖及其他结构、机械设备等不能直接安装在核岛安全上的难题,并达到了旋转式临时顶盖能结构安全运行,与控制安全壳变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包括加持结构(15)、支撑杆件(10)、人行通道(5)和环形轨道(2);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加持螺栓(3)和摩擦垫块(6),所述加持螺栓(3)通过挤压所述摩擦垫块(6)固定在安全壳(1)两侧;在所述加持结构(15)上方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所述人行通道(5)和所述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上通过设置固定锚具(7)安装机械设备;所述支撑杆件(10)上部与所述加持结构(15)的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杆件(10)下部固定在环吊梁上。优选的,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支座挂耳(8),所述支座挂耳(8)通过钢索(9)与安全壳挂耳(11)连接。优选的,每组所述支撑杆件(10)为2根,所述支撑杆件(10)紧贴在所述安全壳(1)环向内壁布置24组。优选的,在所述人行通道(5)的两侧设置安全挡板(4);所述安全壳(1)外侧的所述安全挡板(4)的高度为20cm~150cm,所述安全壳(1)内侧的所述安全挡板(4)的高度为10cm~150cm。优选的,所述安全挡板(4)可为钢板、铝合金板、刚性框架或塑料。优选的,所述安全挡板(4)上安装把手。优选的,所述人行通道(5)上设置排水坡和排水槽,可将将雨水排到所述安全壳(1)外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件(10)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加持结构(15)或环吊梁。优选的,所述支座的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或铝合金结构。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可用于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也可安装在其他类似敞口圆筒式建筑物。在安全壳上安装本技术所述的环形轨道支座以后,可以在上面直接安装诸如旋转式反应堆厂房临时顶盖、电机以及电动滑轮等其他临时建筑结构或机械设备,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环形轨道支座的整体结构。图3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环形轨道支座的横截面正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环形轨道支座的横截面吊耳正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环形轨道支座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环形轨道支座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俯视图。其中:1、安全壳,2、环形轨道,3、加持螺栓,4、安全挡板,5、人行通道,6、摩擦垫块,7、固定锚具,8、支座挂耳,9、钢索,10、支撑杆件,11、安全壳挂耳,12、固定螺栓,13、锁死装置,14、环形支座,15、加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环形轨道支座通过加持结构和支撑杆件安装在核岛安全壳顶端。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至少包括加持结构、支撑杆件、人行通道、安全挡板、加持螺栓、摩擦垫块、锁死装置、环形轨道、固定锚具和挂耳等。所述环形轨道支座的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结构。所述加持结构上设置加持螺栓和摩擦垫块。所述支撑杆件上部与加持结构的平台连接,连接形式为螺栓连接,下部通过螺栓生根在环吊梁上,并紧贴安全壳环向内壁布置24组支撑杆件,每组2根。所述加持结构上面设置环形轨道,并将旋转式安全壳或其他类似结构、机械设备通过固定锚具安装在轨道上。所述加持结构上面设置人行通道,方便操作人员安装、维护、检修、操作等。所述人行通道上设置排水坡和排水槽,可将将雨水排到安全壳外部。所述人行通道的两侧设置安全挡板,并在外侧安全挡板上安装把手,方便人员手扶,来维护相关人员的安全,外侧安全挡板的高度为120cm,内侧安全挡板的高度为50cm;所述安全挡板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所述加持结构上设置支座挂耳,支座挂耳和安全壳上的原有挂耳通过钢索拉紧,能够在超强台风下明显提高抗拔能力,确保环形轨道支座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持结构(15)、支撑杆件(10)、人行通道(5)和环形轨道(2);/n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加持螺栓(3)和摩擦垫块(6),所述加持螺栓(3)通过挤压所述摩擦垫块(6)固定在安全壳(1)两侧;在所述加持结构(15)上方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所述人行通道(5)和所述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上通过设置固定锚具(7)安装机械设备;/n所述支撑杆件(10)上部与所述加持结构(15)的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杆件(10)下部固定在环吊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持结构(15)、支撑杆件(10)、人行通道(5)和环形轨道(2);
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加持螺栓(3)和摩擦垫块(6),所述加持螺栓(3)通过挤压所述摩擦垫块(6)固定在安全壳(1)两侧;在所述加持结构(15)上方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所述人行通道(5)和所述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上通过设置固定锚具(7)安装机械设备;
所述支撑杆件(10)上部与所述加持结构(15)的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杆件(10)下部固定在环吊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持结构(15)上设置支座挂耳(8),所述支座挂耳(8)通过钢索(9)与安全壳挂耳(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壳上的环形轨道支座,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杆件(10)为2根,所述支撑杆件(10)紧贴在所述安全壳(1)环向内壁布置24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核岛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腾飞蔡坤卢强张瑞邹建荣张晓春江祥唐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