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隔震支座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通过在基础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隔绝地震动能量向上传递,是一种高效、稳定的降低地震作用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隔震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与结构形式。随着隔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和隔震产品的成熟,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常用的隔震支座产品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摩擦摆支座等。隔震支座一般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性能普遍不佳。对于大高宽比隔震建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容易出现受拉现象,导致隔震支座出现受拉破坏,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如何克服隔震支座的受拉缺陷,成为制约隔震技术在大高宽比建筑中应用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中国专利CN201911019999.3提出了一种防倾覆摩擦摆隔震支座及其装配方法,该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的上面设置有由下摆动体底板、滑动衬板、上部为柱头下部为球冠的球铰体、球铰盖板构成的下摆动体,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墩(1)、隔震支座(3)和下支墩(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预埋导轨(4)、下预埋导轨(6)以及若干根活塞筒(5),所述的上预埋导轨(4)和下预埋导轨(6)分别对应设置在上支墩(1)和下支墩(2)上且相互垂直,所述的活塞筒(5)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上预埋导轨(4)、下预埋导轨(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墩(1)、隔震支座(3)和下支墩(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预埋导轨(4)、下预埋导轨(6)以及若干根活塞筒(5),所述的上预埋导轨(4)和下预埋导轨(6)分别对应设置在上支墩(1)和下支墩(2)上且相互垂直,所述的活塞筒(5)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上预埋导轨(4)、下预埋导轨(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预埋导轨(4)和下预埋导轨(6)的数量均为2道,2道上预埋导轨(4)平行设置在上支墩(1)上且位于隔震支座(3)两侧,2道下预埋导轨(6)平行设置在下支墩(2)上且位于隔震支座(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筒(5)的数量为4根,4根活塞筒(5)呈四角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筒(5)两端固定有球型接头(7),所述的球型接头(7)通过卡扣(9)与上预埋导轨(4)和下预埋导轨(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的活塞杆式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预埋导轨(4)和下预埋导轨(6)上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磊,陈长嘉,王世玉,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