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40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该保温复合板包括:防水阻燃保温板、隔音板、若干缓冲结构、增强保温板以及衬底板,防水阻燃保温板的下表面与隔音板的上表面连接,隔音板的下表面与若干缓冲结构的上表面连接,若干缓冲结构的下表面与增强保温板的上表面连接,增强保温板的下表面与衬底板的上表面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解决了保温板容易脱落、不具备隔音效果、不能防冲撞、以及不具备防水阻燃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对墙体的保护以及对墙体内形成良好的隔音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墙体保温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
技术介绍
在房屋建设中,一般需要在建筑外墙加装墙体保温复合板,通过在外墙安装墙体保温复合板,能够对房屋内形成一个较好的环境,保温板的强度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墙体的强度。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墙体保温复合板一般是在墙体外安装一层保温板,再涂抹砂浆层、饰面层,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墙体在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下,墙体容易被冻裂,从而影响墙体的美观。现有的一般通过岩棉板做保温板,虽然岩棉板具有较好的防火效果,但是岩棉板的吸水率大,水分容易积累在岩棉板上,长时间会增加保温板重量,导致保温板脱落。并且在安装保温板时,一般是通过浆料将保温板粘贴在建筑墙体上,在经过风吹日晒之后,极容易脱落,并且在现有的保温板的材料一般为实体材料,并不具有防冲效果,所以保温板在经过冲撞的情况下,也会形成保温板脱落的问题。并且保温板也不具备隔音效果,不能防止外部噪音传输到建筑内,进而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保温板容易脱落、不具备隔音效果、不能防冲撞、以及不具备防水阻燃效果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保温板容易脱落、不具备隔音效果、不能防冲撞、以及不具备防水阻燃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所述保温复合板包括:防水阻燃保温板;隔音板,所述隔音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水阻燃保温板的下表面连接;若干缓冲结构,若干所述缓冲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隔音板的下表面连接;增强保温板,所述增强保温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若干缓冲结构的下表面连接;衬底板,所述衬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增强保温板的下表面连接。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外底部设置在所述增强保温板的上表面;内套棒,所述内套棒与所述外套管相适合;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套棒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底部;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内套棒的顶部,所述橡胶垫的顶部与所述隔音板的下表面连接。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复合板还包括:若干限位槽,若干所述限位槽按一定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温复合板的前表面与所述保温复合板的左表面。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复合板还包括:若干L型插件,若干所述L型插件按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温复合板的后表面和所述保温复合板的右表面。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复合板还包括:若干插件,若干所述插件按一定间隔设置于所述衬底板的下表面。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复合板上按一定间隔还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依次贯穿所述防水阻燃保温板、所述隔音板、所述增强保温板以及所述衬底板。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复合板还包括膨胀螺丝,所述膨胀螺丝通过所述贯穿孔与墙体连接。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板为金属丝网架水泥夹芯板。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保温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层增强膜。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膜为增强胶带或增强塑料。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通过防水阻燃保温板的下表面与隔音板的上表面连接,隔音板的下表面与若干缓冲结构的上表面连接,若干缓冲结构的下表面与增强保温板的上表面连接,增强保温板的下表面与衬底板的上表面连接,解决了保温板容易脱落、不具备隔音效果、不能防冲撞、以及不具备防水阻燃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对墙体的保护以及对墙体内形成良好的隔音环境。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温复合板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温复合板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结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如图1所示,保温复合板包括防水阻燃保温板1、隔音板2、若干缓冲结构3、增强保温板4以及衬底板5。防水阻燃保温板1的下表面与隔音板2的上表面连接,隔音板2的下表面与若干缓冲结构3的上表面连接,若干缓冲结构3的下表面与增强保温板4的上表面连接,增强保温板4的下表面与衬底板5的上表面连接。其中,防水阻燃保温板1具有防水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复合板包括:/n防水阻燃保温板(1);/n隔音板(2),所述隔音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水阻燃保温板(1)的下表面连接;/n若干缓冲结构(3),若干所述缓冲结构(3)的上表面与所述隔音板(2)的下表面连接;/n增强保温板(4),所述增强保温板(4)的上表面与所述若干缓冲结构(3)的下表面连接;/n衬底板(5),所述衬底板(5)的上表面与所述增强保温板(4)的下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的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复合板包括:
防水阻燃保温板(1);
隔音板(2),所述隔音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水阻燃保温板(1)的下表面连接;
若干缓冲结构(3),若干所述缓冲结构(3)的上表面与所述隔音板(2)的下表面连接;
增强保温板(4),所述增强保温板(4)的上表面与所述若干缓冲结构(3)的下表面连接;
衬底板(5),所述衬底板(5)的上表面与所述增强保温板(4)的下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
外套管(8),所述外套管(8)的外底部与所述增强保温板(4)的上表面连接;
内套棒(9),所述内套棒(9)与所述外套管(8)相适合;
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所述内套棒(9)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所述外套管(8)的内底部连接;
橡胶垫(11),所述橡胶垫(11)的底部与所述内套棒(9)的顶部连接,所述橡胶垫(11)的顶部与所述隔音板(2)的下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复合板还包括:
若干限位槽(6),若干所述限位槽(6)按一定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温复合板的前表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钦炳华陈剑施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盈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