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8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提供一种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包括:硬化场地(1),包括道路(11)和多个车位(12);LID雨水调蓄设施(2),设置在车位周围且高度低于车位的高度;蓄水装置(3),包括雨水口(31)、雨水管道(32)、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雨水口设置在LID雨水调蓄设施的上表面,雨水口和沉泥井之间、沉泥井和蓄水模块之间均通过雨水管道连接;多根穿孔渗排管(4),设置雨水管道下方的土壤层(7)中并与沉泥井连通,该穿孔渗排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该停车场可保证雨水的下渗滞留,让雨水真正有效的渗入土壤,达到海绵“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
技术介绍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不断被人们所理解和接纳,但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目前现有的海绵城市的施工技术已不能面对更重各样的工况条件,尤其是无法有效解决停车场在海绵建设过程中调蓄雨水的问题。目前海绵城市的主要理念首先是通过降低场地内的综合净流系数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再通过LID蓄水设施降低已经产生径流雨水的排放量,从而依次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但当该理念实用于大型停车场时,却很难落地,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透水设施来降低场地的综合净流系数,目前透水设施的负载强度还不能达到同级别传统非透水路面的负载强度,对于车辆出入频繁的停车场,无疑需要增加停车场的维护次数和频率;如果想要停车场减少维护次数和频率,就必须提高透水设施使用材料的标高和级别,这无异于加大了一次建设的成本投入。第二,停车场属于硬化面积高、绿化面积少的场地,而且绿化空间经常被设计成带状或点状,这些绿地内做成的下沉设施蓄水量极其有限,较难达到场地要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因此想要达到指标则需建设蓄水模块,但蓄水模块中过量的雨水不能完全利用,为了防止水体发臭,往往被排放掉,这样的海绵事实上是没有发挥海绵效力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714001U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径流控制的生态停车场,在停车场本体设置有雨水花园种植区,雨水花园种植区底面原土层上方设置有防渗膜,防渗膜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集水盲管、砾石层、过滤层、种植土层,防渗膜上方的雨水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系统。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该方法虽然可以达到有效错峰排水的目的,但雨水渗透至卵石层之后,由于防渗膜及卵石层中渗排管的存在,导致雨水未能有效伸渗入地下,不能达到“渗滞蓄净用排”中“渗”的要求。(2)由于场地内大量透水设施的存在,导致绿化泥土中的水分大量流水到透水设施内部,极大提高了苗木的养护成本。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296231A公开了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包括停车位、植物箱、雨水储存系统、浇灌喷淋系统,该停车场用大型水箱收集雨水,然后通过电控、智能化能一系列电控系统将雨水回喷到场地内进行回用。该停车场存在以下缺点:(1)该停车场完全依靠数字化系统的控制进行海绵各项功能的调节,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对齐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并且一次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电控及数字化设备,使得一次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费用都非常高。(2)经过海绵城市这几年的运行经验可知,降雨过后,绿植在此浇灌养护宜为2-3天后,雨水在地下蓄水设施储存2天后便会发臭,存储5天后便会发黑发臭,用该类水体浇灌导致的异味会影响停车场使用。(3)雨水中悬浮物质较多,采用喷灌、微喷灌的方式进行浇灌,会对浇灌设施产生较大的工作负荷,极易损坏设备,因此需频繁对堵塞及损坏设备进行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4)该放案的各个控制电路遍布地下,如维护不当,极易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395099A公开了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包括排水系统和若干组停车单元,每组停车单元将雨水排入生物滞留区,再从生物滞留区将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系统中。该停车场存在以下缺点:(1)若干组停车单元的排水区设有植被层,提高了养护的难度,并且不适用于停车场大负载强度的情况。(2)植被层采用透水混凝土包覆,混凝土为刚性,植物无法往下生根,植被养护难度大。(3)雨水的渗透只停留在地表层,过量的雨水只能排入回用系统或雨水管网中,素土层阻挡了雨水下渗,无法回补地下水,不能达到“渗滞蓄净用排”中“渗”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渗、可滞、可蓄、可排的海绵停车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及雨水调蓄方法,从而达到可渗、可滞、可蓄、可排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包括:硬化场地,包括道路和多个车位;LID雨水调蓄设施,设置在所述车位周围且高度低于车位的高度;蓄水装置,包括雨水口、雨水管道、沉泥井和蓄水模块,所述雨水口设置在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的上表面,所述雨水管道、沉泥井和蓄水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硬化场地和/或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下方的土壤层内,所述雨水口和沉泥井之间、所述沉泥井和蓄水模块之间均通过所述雨水管道连接;多根穿孔渗排管,设置在所述雨水管道下方的土壤层中并与所述沉泥井连通,该穿孔渗排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设置在硬化场地和/或LID雨水调蓄设施下方至少800mm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周围设有碎石垫层。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多根蓄水管,所述沉泥井为多个,每根蓄水管连接两个沉泥井并与多根穿孔渗排管连接,所述蓄水管的高度低于所述雨水管道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多根穿孔渗排管等间隔地平行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高度高于蓄水管管底50-150mm。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雨水管道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的直径比所述雨水管道直径大200-400mm。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雨水管道的截面积满足以下公式一:Q=Av;其中,Q为设计流量,单位是m3/s;A为雨水管道的截面积,单位是m2;v为流速,单位是m/s。设计流量根据当地的雨水量计算得到。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管的直径满足以下公式二:其中,D为蓄水管的直径,单位是m;V为地块需要调蓄雨水水量,单位是m3;S为碎石层铺设面积,单位是m2;h为碎石层厚度,单位是m;n为碎石层孔隙率;L为地块内蓄水管线长度,单位是m;π为3.1415926;当该公式二计算出的直径小于所述雨水管道的直径时,蓄水管的直径数值取值为雨水管道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h取值为0.3-0.4m。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n取值为0.19-0.32。蓄水管网的造价和雨水管道的造价相当,价格低廉,又兼具蓄水和排水能力,两者都能满足国家指标。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雨水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穿孔渗排管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渗排管的直径为100-200mm。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硬化场地采用非透水式的铺装材料。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硬化场地采用非透水式沥青或非透水式混凝土。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实施方式,每个车位均与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硬化场地(1),包括道路(11)和多个车位(12);/nLID雨水调蓄设施(2),设置在所述车位(12)周围且高度低于车位(12)的高度;/n蓄水装置(3),包括雨水口(31)、雨水管道(32)、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所述雨水口(31)设置在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上表面,所述雨水管道(32)、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均设置在所述硬化场地(1)和/或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的土壤层(7)内,所述雨水口(31)和沉泥井(33)之间、所述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之间均通过所述雨水管道(32)连接;/n多根穿孔渗排管(4),设置在所述雨水管道(32)下方的土壤层(7)中并与所述沉泥井(33)连通,该穿孔渗排管(4)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化场地(1),包括道路(11)和多个车位(12);
LID雨水调蓄设施(2),设置在所述车位(12)周围且高度低于车位(12)的高度;
蓄水装置(3),包括雨水口(31)、雨水管道(32)、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所述雨水口(31)设置在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2)的上表面,所述雨水管道(32)、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均设置在所述硬化场地(1)和/或所述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的土壤层(7)内,所述雨水口(31)和沉泥井(33)之间、所述沉泥井(33)和蓄水模块(34)之间均通过所述雨水管道(32)连接;
多根穿孔渗排管(4),设置在所述雨水管道(32)下方的土壤层(7)中并与所述沉泥井(33)连通,该穿孔渗排管(4)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向土壤层排水的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渗排管(4)设置在硬化场地(1)和/或LID雨水调蓄设施(2)下方至少800mm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3)还包括多根蓄水管(35),所述沉泥井(33)为多个,每根蓄水管(35)连接两个沉泥井(33)并与多根穿孔渗排管(4)连接,所述蓄水管(35)的高度低于所述雨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澄何震白伟岚付小江王国玉孙天雨杨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