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38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所述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装置包括: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用于收集路面汇集的雨水;透水路面单元,铺设在人行路面上,用于吸收路面上的雨水;下凹式绿化池,所述透水路面单元及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下凹式绿化池;雨水收集池,下凹式绿化池的雨水经过渗透和汇流后经由渗流收集管进入雨水收集池内;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流入至所述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内,并所述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将雨水输送至清水池,经处理后的清水池水质较好,可用于绿化浇灌或景观娱乐,实现雨水从渗蓄至净用的多个过程,雨水高效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雨水管理是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课题,它包括水量管理和水质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排水装置,并采用地下管网为主的快排模式,但因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因城市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大,下垫面污染物累积从而产生严峻的面源污染,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已经证明,城市地表径流是仅次于农业径流的第二大水体面源污染物,也是除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外的第二大城市水环境污染源。海绵城市提出了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它可明显提高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弹性”。海绵城市可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然而,因我国在海绵城市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海绵技术体系中,均未涉及有关城镇雨水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尤其是未涉及市政道路建设与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方面的问题的技术较少。当然也有少量文献公开了有关路面雨水的利用与处理等方面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装置包括:/n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用于收集路面汇集的雨水;/n透水路面单元,铺设在人行路面上,用于渗透和滞留路面上的雨水;/n下凹式绿化池,所述透水路面单元及所述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下凹式绿化池;/n雨水收集池,所述下凹式绿化池的雨水经过渗透和汇流后由雨水渗流收集管汇集至雨水收集池内;/n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流入至所述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内,并经过滤净化和消毒处理后输送至清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装置包括:
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用于收集路面汇集的雨水;
透水路面单元,铺设在人行路面上,用于渗透和滞留路面上的雨水;
下凹式绿化池,所述透水路面单元及所述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下凹式绿化池;
雨水收集池,所述下凹式绿化池的雨水经过渗透和汇流后由雨水渗流收集管汇集至雨水收集池内;
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流入至所述埋地式一体化雨水处理机内,并经过滤净化和消毒处理后输送至清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牙间隔式收集单元包括多个路牙、及多个间隔式空隙部,任意两个相邻的路牙之间均形成所述间隔式空隙部,所述间隔式空隙部内设置为微型生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处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奕龙刘雪朋陈朗张利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