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固地基结构,尤其是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公路、铁路等建设中,路线常会经过水田、跨河沟等软土路段,这些路段浅层软土层承载力往往达不到结构物的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合理、经济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软土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和渗透系数小等特性,如不作处理,则很难进行利用。一般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换填法、砂(碎石)桩挤密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等。换填法存在造价高的缺点。砂(碎石)桩挤密法要使用专门的钢管和压管、拨管的设备,施工方法也相对复杂。对于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等方法,施工需要使用大型的专用机械设备,而路网工程小桥、涵洞,工程量小,需要频繁调运机械设备,无法进行大规模施工,成本过高,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传统软土地基处理也有采用松木制作的松木桩。松木桩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淤泥及淤泥质土水平抗力很小,桩上端容易出现整体水平位移,从而拉裂地面设施,因此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土地基(1)、原竹(2)、加固材料(3)、桩尖(4)、填充材料(5)、防腐材料(6)和褥垫层(7),桩尖(4)安装于原竹(2)的底端,封堵原竹(2)的底端,1~5圈的加固材料(3)缠绕加固于原竹(2)的上部端头的局部,防腐材料(6)涂刷浸渍在原竹(2)的内外表面,原竹(2)呈离散间隔垂直安装至软土地基(1)的内部,填充材料(5)充满于原竹(2)的空腔,褥垫层(7)铺设在注浆的原竹(2)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土地基(1)、原竹(2)、加固材料(3)、桩尖(4)、填充材料(5)、防腐材料(6)和褥垫层(7),桩尖(4)安装于原竹(2)的底端,封堵原竹(2)的底端,1~5圈的加固材料(3)缠绕加固于原竹(2)的上部端头的局部,防腐材料(6)涂刷浸渍在原竹(2)的内外表面,原竹(2)呈离散间隔垂直安装至软土地基(1)的内部,填充材料(5)充满于原竹(2)的空腔,褥垫层(7)铺设在注浆的原竹(2)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竹(2)之间的距离0.5~2.0m。
技术研发人员:聂玉晗,魏洋,陈思,赵康,丁明珉,刘福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