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洋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2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包括墩台、墩柱、减压台、墩柱连跨和减压台升降墩,两侧的所述墩台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墩柱,两侧所述墩柱顶端通过墩柱连跨固定连接,所述墩柱连跨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减压台升降墩,所述减压台通有三个孔与所述墩柱和所述减压台升降墩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墩柱两侧边与所述减压台升降墩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升降卡齿,所述减压台靠近所述墩柱内侧设置的所述升降滑槽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各个墩柱的减压台下放至水面下,通过水对减压台的浮力抵消掉一部分的竖向压力,有效的缓解了墩柱下陷的问题,增加了大桥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
技术介绍
墩柱主要由顶帽、墩身组成。桥台主要由顶帽、台身组成。顶帽的作用是把桥跨支座传来的较大而集中的力,分散而匀称地传给墩身和台身。因此顶帽应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建筑,一般用不低于200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且厚度不小于40厘米。此外,顶帽还须有较大的平面尺寸,为施工架梁及养护维修提供必要的工作面。墩身和台身是支承桥跨的主体结构,不仅承受桥跨结构传来的全部荷载,而且还直接承受土压力、水流冲击力、冰压力、船舶撞击力等多种荷载,所以墩身和台身都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现有大桥在设计时虽已考虑桥体自身重量对墩柱的压力,但长期的桥面载重的变化会导致墩柱超出预期下陷,从而导致桥面板开裂,甚至是断面的严重结果。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墩台、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墩台(1)、墩柱(2)、减压台(3)、墩柱连跨(4)和减压台升降墩(5),两侧的所述墩台(1)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墩柱(2),两侧所述墩柱(2)顶端通过墩柱连跨(4)固定连接,所述墩柱连跨(4)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减压台升降墩(5),所述减压台(3)通有三个孔与所述墩柱(2)和所述减压台升降墩(5)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墩柱(2)两侧边与所述减压台升降墩(5)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滑槽(6),所述升降滑槽(6)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升降卡齿(8),所述减压台(3)靠近所述墩柱(2)内侧设置的所述升降滑槽(6)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7),所述减压台(3)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墩台(1)、墩柱(2)、减压台(3)、墩柱连跨(4)和减压台升降墩(5),两侧的所述墩台(1)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墩柱(2),两侧所述墩柱(2)顶端通过墩柱连跨(4)固定连接,所述墩柱连跨(4)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减压台升降墩(5),所述减压台(3)通有三个孔与所述墩柱(2)和所述减压台升降墩(5)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墩柱(2)两侧边与所述减压台升降墩(5)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滑槽(6),所述升降滑槽(6)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升降卡齿(8),所述减压台(3)靠近所述墩柱(2)内侧设置的所述升降滑槽(6)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7),所述减压台(3)靠近所述墩柱(2)外侧边设置的所述升降滑槽(6)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装置(18),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内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701),所述第一转动电机(701)转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02),所述第一转轴(702)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电机(701)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703),所述转杆(703)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齿轮(704),所述转杆(703)远离所述第一转轴(70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05),所述第二转轴(705)远离所述转杆(703)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齿轮(704)上的卡齿与所述升降卡齿(8)尺寸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设用防下陷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8)由一套所述第一转动电机(701)、第一转轴(702)、转杆(703)、升降齿轮(704)、第二转轴(705)和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洋陈冰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