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净水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国内抗生素使用量越来越大,很多医药工厂开始着手进行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这也带来了工厂废水中抗生素含量较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抗生素废水主要来源于抗生素生产过程中原料提炼后的废发酵液或者合成废液。这类废水,尤其是发酵类抗生素废水,残存有大量培养基成分或有机物原料,具有水量大、高COD和高TSS的特点。目前,抗生素废水很难处理,常规方式为,通过吸附法对抗生素废水直接处理或者通过膜过滤法直接进行过滤,但上述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抗生素废水中颗粒状杂质大量贴附在吸附材料上或堵塞膜上滤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通过采用膜过滤处理和吸附法处理,实现对工业废水中抗生素的浓缩提纯,使得其成为可回用于生产线的工艺用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微渗区和纳渗区;所述微渗区包括第一储罐、第一泵及第一膜组件,所述第一储罐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膜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又与所述第一储罐相连通;所述纳渗区包括第二储罐、第二泵及第三膜组件,所述第二储罐通过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三膜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三膜组件又与所述第二储罐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还与所述第二储罐相连通。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还包括废水净化区,所述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微渗区(1)和纳渗区(2);/n所述微渗区(1)包括第一储罐(101)、第一泵(102)及第一膜组件(103),所述第一储罐(10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泵(102)与所述第一膜组件(103)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103)又与所述第一储罐(101)相连通;/n所述纳渗区(2)包括第二储罐(201)、第二泵(202)及第三膜组件(203),所述第二储罐(201)通过所述第二泵(202)与所述第三膜组件(203)相连通,所述第三膜组件(203)又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n所述第一膜组件(103)还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微渗区(1)和纳渗区(2);
所述微渗区(1)包括第一储罐(101)、第一泵(102)及第一膜组件(103),所述第一储罐(10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泵(102)与所述第一膜组件(103)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103)又与所述第一储罐(101)相连通;
所述纳渗区(2)包括第二储罐(201)、第二泵(202)及第三膜组件(203),所述第二储罐(201)通过所述第二泵(202)与所述第三膜组件(203)相连通,所述第三膜组件(203)又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
所述第一膜组件(103)还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废水净化区(3),
所述废水净化区(3)包括第二膜组件(301)和抗生素吸附区(302),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第一泵(102)相连通,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相连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还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303),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与所述第三出水口(303)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206);
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第一泵(102)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07);
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与所述第二储罐(201)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第一泵(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12),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1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104);
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波,宋伟舟,喻红霞,俞志敏,林一桐,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