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19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所述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主体填料床以及分流结构单元;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内嵌于所述主体填料床内;所述主体填料床包括上层的非饱和好氧区以及下层的饱和缺氧区;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包括进水通道、饱和厌氧区、散流复氧板;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底部,所述散流复氧板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顶部;所述主体填料床用于种植湿生和/或陆生植物;所述饱和厌氧区用于种植湿生挺水植物。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能够提高污染物净化负荷,同时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国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生活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浓度日趋上升,多种新型微污染物,抗生素、农药、个人护理品等也包含其中。废水排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黑臭,严重威胁了居民及动植物生存,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的重中之重。农村人口因生活分散,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技术力量薄弱,适宜采用生态处理工艺,而人工湿地在国内外分散式污水处理集中领域应用广泛;按水流方向,人工湿地可分为垂直流及水平流人工湿地,工程应用多采用单一结构湿地或二者串联结构湿地,但因单一结构湿地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实现好氧-厌氧联合净化,而串联湿地通常为垂直流-水平流,即先好氧后厌氧,缺少氨化过程,不符合有机物代谢过程及自然界氮循环程序,同时由于两段湿地之间较大的水位差,使基建成本增加,限制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填料床以及分流结构单元;/n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内嵌于所述主体填料床内;所述主体填料床包括上层的非饱和好氧区以及下层的饱和缺氧区;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包括进水通道、饱和厌氧区、散流复氧板;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底部,所述散流复氧板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顶部;所述主体填料床用于种植湿生和/或陆生植物;所述饱和厌氧区用于种植湿生挺水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填料床以及分流结构单元;
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内嵌于所述主体填料床内;所述主体填料床包括上层的非饱和好氧区以及下层的饱和缺氧区;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包括进水通道、饱和厌氧区、散流复氧板;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底部,所述散流复氧板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顶部;所述主体填料床用于种植湿生和/或陆生植物;所述饱和厌氧区用于种植湿生挺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具体包括多个;
多个所述分流结构单元以梅花形或矩形排列布置在所述主体填料区中,所述分流结构单元以及所述主体填料区的建设面积比例范围为1:6~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填料床的填料填充高度范围为0.8-2.0m,所述分流结构单元的高度范围为1.1-2.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少元徐嫚嫚王荣华丁彦礼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