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18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泥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本系统包括重量检测组件,重量检测组件包括沿煤泥水行进路径依序布置的煤泥水入料管、取样管及煤泥水出料管,所述煤泥水入料管连通浓缩池,取样管的两端均通过柔性连接管而分别固接和连通煤泥水入料管及煤泥水出料管;重量检测组件还包括称重传感器以及排水阀或排水泵;重量检测组件为两组以上且沿浓缩池高度方向依序布置。本系统可通过监控不同高度所取煤泥水样品的实时重量,从而获得不同高度处煤泥水的实时浓度,检测流程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可靠度高且精确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
本技术属于煤泥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
技术介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70%以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由于地质构造以及开采方式的原因,煤炭开采出来之后不可避免的参杂着大量的矸石,这部分矸石灰分高、硫分高、发热量低,对煤炭的清洁利用造成极大地不利影响,目前采用的主要解决方法是煤炭分选。传统煤炭主要的分选方式为湿法分选,选煤方法根据选前是否脱泥分为脱泥入选和不脱泥入选。而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选煤厂煤泥水的处理都是选煤厂生产的一大难题,甚至成为制约选煤厂提质增效的障碍。选煤厂煤泥水的处理主要包括分级浓缩、分选、脱泥脱水、沉降及过滤脱水五个环节。上述环节中,由于煤泥粒度细,沉降过程受到浮力、相互之间的碰撞阻力、重力和水流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其沉降过程复杂,沉降缓慢,通常需要建造大型浓缩池作为煤泥沉降的设备,所以煤泥沉降的效果是衡量煤泥水处理系统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煤泥水在浓缩池内逐渐沉降至池底,沉降过程中需要监测沉降的速度,并根据沉降速度决定凝聚剂和絮凝剂的加药量,而沉降速度可以通过不同高度的浓度来反馈。传统检测大多采用的是超声波界面仪来检测煤泥水浓度。超声波界面仪要求固液有明显的分界面,这造成现有检测方法对浓缩池内煤泥沉降效果监测不准确且误差较大,给实际检测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紧凑的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其可通过监控不同高度所取煤泥水样品的实时重量,从而获得不同高度处煤泥水的实时浓度,检测流程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可靠度高且精确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包括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重量检测组件,所述重量检测组件包括沿煤泥水行进路径依序布置的煤泥水入料管、取样管及煤泥水出料管,所述煤泥水入料管连通浓缩池,取样管的两端均通过柔性连接管而分别固接和连通煤泥水入料管及煤泥水出料管;重量检测组件还包括用于称重取样管实时重量的称重传感器以及用于适时排出取样管内已称重煤泥水的排水阀或排水泵;所述重量检测组件为两组以上且沿浓缩池高度方向依序布置。优选的,位于最高位的重量检测组件的煤泥水入料管与浓缩池的溢流堰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为波纹软管,取样管上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铅垂向上延伸并与称重传感器的感应端间相固接。优选的,所述排水阀为电磁阀,煤泥水出料管连通浓缩池的煤泥水入口。优选的,本系统还包括絮凝剂加药组件及凝聚剂加药组件;所述絮凝剂加药组件及凝聚剂加药组件均包括加药搅拌桶,药剂或药粉依序经过药剂储存部处给药器、进料输送带后再进入加药搅拌桶筒腔内,加药搅拌桶处还布置用于进水的进水管以及用于在加药搅拌桶腔内混合药剂的搅拌组件;絮凝剂加药组件及凝聚剂加药组件的加药搅拌桶的出药管均与煤泥水入口相连通后连通至浓缩池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铅垂向下延伸且动力输出轴上布置搅拌叶;每组搅拌叶均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上叶板及下叶板,且所述上叶板的下板面处向下叶板方向凸设有倾斜状子叶板;所述倾斜状子叶板的板面与上叶板板面间呈夹角布局,且在高度方向上,倾斜状子叶板与下叶板间存有间距。优选的,所述搅拌叶整体呈现向上或向下弯曲的曲面弯扭结构,且在高度方向上,以相邻的一组以上的搅拌叶为一组搅拌层,相邻两组搅拌层的搅拌叶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浓缩池侧面不同高度设置有重量检测组件,从而可将不同高度煤泥水从浓缩池体中分别取出。以其中一个为例,煤泥水经由柔性连接管进入其中一个取样管,即可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得浓缩池上下不同高度所取煤泥水样品的重量;由于下方煤泥水样品的浓度高于上方,因此下方所测的重量大于上方。在获得重量后,即可通过计算而获得当前高度处煤泥水的浓度,进而计算出需要添加的凝聚剂加药量和絮凝剂加药量。通过排水阀或排水泵来适时更新位于取样管内的煤泥水,从而可实现对不同高度所取煤泥水样品的实时重量的实时监控目的,进而获得不同高度处煤泥水的实时浓度,检测流程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可靠度高且精确稳定。2)、进一步的,位于最高位的重量检测组件的煤泥水入料管与浓缩池的溢流堰相连通,以便能更清晰的确认不同高度处煤泥水的浓度变化,从而使得换算结果更为精确。柔性连接管为波纹软管,实际使用时或者直接固接取样管两端,甚至可以将两组柔性连接管相邻端相向延伸固接后再外套取样管均可。取样管一方面提供煤泥水样品以容纳空间,另一方面则作为硬质载体以供称重传感器的感应端安装及测量,以保证实际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3)、由于浓缩池内煤泥水的浓度是实时变化的,或处于多次取样取平均值考虑,或处于检测后的煤泥水样品不干扰后续取样考虑,检测后的煤泥水都应当直接通过排水阀而回流至煤泥水入口处,以确保重量检测组件的后续检测数据的精确性。4)、进一步的,本系统还增设有絮凝剂加药组件及凝聚剂加药组件;这样,一旦检测出浓缩池内不同高度处煤泥水的浓度,即可计算出需要添加的凝聚剂加药量和絮凝剂加药量,之后可通过控制药剂向加药搅拌桶内进料,随后再将凝聚剂、絮凝剂及煤泥水混合后一同进入浓缩池,即可实现自动化的药剂添加操作,最终获得最佳的煤泥沉降的效果。由于浓缩池内浓度检测是实时性的,那么絮凝剂及凝聚剂的添入也应当是具备实时性的,不应当有延误;显然,对于加药搅拌桶而言,搅拌叶的设计是关键,必须能第一时间即使得水和相应药剂迅速达到混合搅拌目的。搅拌叶一方面自身为上叶板与下叶板搭配形成,并配合倾斜状子叶板,更利于形成湍流效果,使得水和相应药剂能更迅速进行混合搅拌;另一方面,每层搅拌叶整体呈现向上或向下弯曲的曲面弯扭结构,且在高度方向上,以相邻的一组以上的搅拌叶为一组搅拌层,相邻两组搅拌层的搅拌叶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可更利于提升实际搅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浓缩池及重量检测组件的配合状态图;图3为絮凝剂添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重量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简图;图5为搅拌叶的布置状态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上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倾斜状子叶板与上叶板的配合状态简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a-PLC总控模组b-重量测量监控PLC分模组c-絮凝剂监控PLC分模组d-凝聚剂监控PLC分模组e-排药泵10-浓缩池20-重量检测组件21-煤泥水入料管22-取样管23-煤泥水出料管24-排水阀25-柔性连接管26-连接杆27-称重传感器30-煤泥水入口40a-絮凝剂加药组件40b-凝聚剂加药组件41-加药搅拌桶42a-药剂储存部42b-给药器43-进料输送带43a-重量传感器43b-皮带清洁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包括浓缩池(10);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重量检测组件(20),所述重量检测组件(20)包括沿煤泥水行进路径依序布置的煤泥水入料管(21)、取样管(22)及煤泥水出料管(23),所述煤泥水入料管(21)连通浓缩池(10),取样管(22)的两端均通过柔性连接管(25)而分别固接和连通煤泥水入料管(21)及煤泥水出料管(23);重量检测组件(20)还包括用于称重取样管(22)实时重量的称重传感器(27)以及用于适时排出取样管(22)内已称重煤泥水的排水阀(24)或排水泵;所述重量检测组件(20)为两组以上且沿浓缩池(10)高度方向依序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包括浓缩池(10);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重量检测组件(20),所述重量检测组件(20)包括沿煤泥水行进路径依序布置的煤泥水入料管(21)、取样管(22)及煤泥水出料管(23),所述煤泥水入料管(21)连通浓缩池(10),取样管(22)的两端均通过柔性连接管(25)而分别固接和连通煤泥水入料管(21)及煤泥水出料管(23);重量检测组件(20)还包括用于称重取样管(22)实时重量的称重传感器(27)以及用于适时排出取样管(22)内已称重煤泥水的排水阀(24)或排水泵;所述重量检测组件(20)为两组以上且沿浓缩池(10)高度方向依序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最高位的重量检测组件(20)的煤泥水入料管(21)与浓缩池(10)的溢流堰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管(25)为波纹软管,取样管(22)上固接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铅垂向上延伸并与称重传感器(27)的感应端间相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浓度检测功能的煤泥水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24)为电磁阀,煤泥水出料管(23)连通浓缩池(10)的煤泥水入口(30)。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韩明月朱宏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