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16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涂料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包括搅拌釜、出料管、支架以及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竖直设置,驱动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远离缸体的一端开设有排料孔,出料管远离搅拌釜的一端固定且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料筒,缸体固定安装于出料筒的顶部,活塞杆位于出料筒内并与出料筒滑移配合,活塞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排料孔连通的进料口,进料口沿活塞杆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料口均与出料管的开口位置相对设置,缸体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时,进料口均始终位于出料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灌装桶在承接成型后涂料时不易出现物料飞溅,进而不易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料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涂料在生产加工时,通常会先将物料放入搅拌釜内搅拌加工制得,涂料在搅拌釜内制备完成后,通常通过灌装装置来将搅拌釜内的成型涂料装入灌装桶中。现有的灌装装置通常包括连通于搅拌釜底部的出料管和支架,对涂料进行灌装时,通常将灌装桶置于支架并使灌装桶的桶口与出料管的开口位置正对,通过开启出料管使得位于搅拌釜内的涂料流入灌装桶中,进而完成涂料的灌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保持出料管排出搅拌成型后涂料时的稳定性,出料管的高度位置通常是固定的,灌装桶在承接成型后涂料时与出料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间隙,容易出现物料飞溅,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具有灌装桶在承接成型后涂料时不易出现物料飞溅,进而不易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包括搅拌釜、出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釜(1)、出料管(2)、支架(3)以及驱动气缸(4),所述出料管(2)连通于搅拌釜(1)的底部,所述驱动气缸(4)竖直设置,所述驱动气缸(4)包括缸体(401)和活塞杆(402),所述活塞杆(402)远离缸体(401)的一端开设有排料孔(6),所述出料管(2)远离搅拌釜(1)的一端固定且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料筒(19),所述缸体(401)固定安装于出料筒(19)的顶部,所述活塞杆(402)位于出料筒(19)内并与出料筒(19)滑移配合,所述活塞杆(402)的侧壁开设有与排料孔(6)连通的进料口(7),所述进料口(7)沿活塞杆(402)的轴线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釜(1)、出料管(2)、支架(3)以及驱动气缸(4),所述出料管(2)连通于搅拌釜(1)的底部,所述驱动气缸(4)竖直设置,所述驱动气缸(4)包括缸体(401)和活塞杆(402),所述活塞杆(402)远离缸体(401)的一端开设有排料孔(6),所述出料管(2)远离搅拌釜(1)的一端固定且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料筒(19),所述缸体(401)固定安装于出料筒(19)的顶部,所述活塞杆(402)位于出料筒(19)内并与出料筒(19)滑移配合,所述活塞杆(402)的侧壁开设有与排料孔(6)连通的进料口(7),所述进料口(7)沿活塞杆(40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料口(7)均与出料管(2)的开口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缸体(401)驱动活塞杆(402)往复运动时,所述进料口(7)均始终位于出料筒(1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02)远离缸体(401)的自由端固定套设有密封垫(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釜用半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出料筒(19)的侧壁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0),所述限位块(9)位于限位槽(10)内并与限位槽(10)滑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釜用半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保安王树莲
申请(专利权)人:进彩关西涂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