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99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6
本申请涉及化学容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瓶盖;瓶盖上部为扁圆柱体,瓶盖下部为圆台;圆台的下底面与扁圆柱体连接,且扁圆柱体的轴线与圆台的轴线重合,扁圆柱体的半径大于圆台的下底面半径;沿瓶盖的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导管孔,导管孔上下通透;瓶盖包括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第一配件上设置有凹陷部;第二配件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分别为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两个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小孔上,且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之间还设置有扭转弹簧,通过固定杆沿纵向依次穿过上凸起部的小孔、扭转弹簧和下凸起部小孔设置;凹陷部与两个凸起部相互配合,且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凹陷部的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
本技术涉及化学容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容量瓶盖只有在盖上时可以防止瓶内的试剂挥发和污染,但在操作某些仪器时(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质谱仪等),需要打开容量瓶盖,并敞口放置一阵子,通过蠕动泵的泵管吸取容量瓶中的溶液进行测试,但瓶内的酸试剂容易挥发,会对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对于体积小或溶液少的容量瓶,容易被碰倒,如果测试时被碰倒,可能使溶液流出污染台面,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泵管插入容量瓶的深度难于控制,如果插入过深,可能接触到沉淀在瓶底的不溶物,导致仪器的雾化器堵塞,而若插入过浅,由于蠕动泵的转动会带动泵管的轻微抖动,可能会使泵管吸不到溶液或从容量瓶中滑出,进而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容量瓶盖结构的技术,来解决上述测试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容量瓶盖不能避免测试过程中试剂挥发和污染以及泵管插入深度不可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盖上部为扁圆柱体,所述瓶盖下部为圆台;所述圆台的下底面与扁圆柱体连接,且所述扁圆柱体的轴线与所述圆台的轴线重合,所述扁圆柱体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半径;沿所述瓶盖的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导管孔,所述导管孔上下通透;所述瓶盖包括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第一配件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分别为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两个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小孔上,且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之间还设置有扭转弹簧,通过固定杆沿纵向依次穿过上凸起部的小孔、扭转弹簧和下凸起部小孔设置;第二配件上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与两个凸起部相互配合,且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凹陷部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孔内壁为粗糙表面;导管孔内壁为磨砂表面或有多个圆润的小突起,利用内壁的摩擦力控制泵管插入深度保持不变。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的外壁为粗糙表面;保证瓶盖与容量瓶接触紧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的连接处为瓶盖上部。本技术以固定杆为轴,可以使瓶盖打开或闭合,由于扭转弹簧的弹力,在远离扭转弹簧的一侧稍微用力可以打开,然后将泵管放入导管孔中,调好适宜深度后,闭合瓶盖,通过扭转弹簧的弹力保证泵管的固定,然后盖到容量瓶上。该瓶盖优点是拆卸简单,不需要接触泵管出口部分,防止交叉污染。本技术所述的瓶盖上有圆柱形导管孔,导管孔直径比泵管直径稍大一点,泵管可以穿过所述的圆形通孔吸取容量瓶中溶液,可以解决目前测试过程中容量瓶敞口放置的弊端,可以防止瓶内试剂的挥发和污染,而且对于体积小或溶液少的容量瓶,即使被碰倒,也可以防止溶液流到台面上,减少安全隐患。其次圆柱形导管孔内壁为磨砂表面或有多个圆润凸起,为粗糙表面,通过摩擦力控制泵管的插入深度保持不变,可以防止插入过深时接触到沉淀在瓶底的不溶物,或过浅时泵管吸不到溶液或从容量瓶中滑出而影响测试结果。而且本申请提供的瓶盖,设计简单、操作简单、结实耐用,可通过打开或闭合开口将泵管防止在瓶盖内,拆卸简单,不需要接触泵管出口部分,防止交叉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容量瓶瓶盖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容量瓶瓶盖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容量瓶瓶盖的第三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配件;11-上凸起部;12-下凸起部;2-第二配件;21-凹陷部;3-导管孔;4-扭转弹簧;5-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参见图1-3,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瓶盖;瓶盖上部为扁圆柱体,瓶盖下部为圆台;圆台的下底面与扁圆柱体连接,且扁圆柱体的轴线与圆台的轴线重合,扁圆柱体的半径大于圆台的下底面半径;沿瓶盖的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导管孔3,导管孔3上下通透;瓶盖包括第一配件1和第二配件2;第一配件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分别为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两个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小孔上,且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之间还设置有扭转弹簧4,通过固定杆5沿纵向依次穿过上凸起部11的小孔、扭转弹簧4和下凸起部12小孔设置;第二配件2上设置有凹陷部21;凹陷部21与两个凸起部相互配合,且固定杆5的两端固定在凹陷部21的两端。进一步地,导管孔3内壁为粗糙表面;导管孔3内壁为磨砂表面或有多个圆润的小突起,利用内壁的摩擦力控制泵管插入深度保持不变。进一步地,下部的外壁为粗糙表面;保证瓶盖与容量瓶接触紧密。进一步地,第一配件1和第二配件2的连接处为瓶盖上部。本实施例以固定杆5为轴,可以使瓶盖打开或闭合,由于扭转弹簧4的弹力,在远离扭转弹簧4的一侧稍微用力可以打开,然后将泵管放入导管孔3中,调好适宜深度后,闭合瓶盖,通过扭转弹簧4的弹力保证泵管的固定,然后盖到容量瓶上。该瓶盖优点是拆卸简单,不需要接触泵管出口部分,防止交叉污染。本技术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其特征在于: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盖上部为扁圆柱体,所述瓶盖下部为圆台;所述圆台的下底面与扁圆柱体连接,且所述扁圆柱体的轴线与所述圆台的轴线重合,所述扁圆柱体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半径;沿所述瓶盖的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导管孔,所述导管孔上下通透;所述瓶盖包括第一配件(1)和第二配件(2);第一配件(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分别为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两个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小孔上,且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之间还设置有扭转弹簧(4),通过固定杆(5)沿纵向依次穿过上凸起部(11)的小孔、扭转弹簧(4)和下凸起部(12)小孔设置;第二配件(2)上设置有凹陷部(21);凹陷部(21)与两个凸起部相互配合,且固定杆(5)的两端固定在凹陷部(21)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容量瓶瓶盖,其特征在于: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盖上部为扁圆柱体,所述瓶盖下部为圆台;所述圆台的下底面与扁圆柱体连接,且所述扁圆柱体的轴线与所述圆台的轴线重合,所述扁圆柱体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半径;沿所述瓶盖的轴线设置有圆柱形导管孔,所述导管孔上下通透;所述瓶盖包括第一配件(1)和第二配件(2);第一配件(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分别为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两个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小孔上,且上凸起部(11)和下凸起部(12)之间还设置有扭转弹簧(4),通过固定杆(5)沿纵向依次穿过上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